心病一去 身病全消

科學現象:我思 故我「跌」 心理治療去病有奇效

人氣 22
標籤: ,

【大紀元11月1日訊】一位被診斷患有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的患者坐著輪椅進入醫師的辦公室。她正在接受巴金森氏症的藥物治療,堅持自己無法站立與行走。奇妙的是,三十分鐘之後,她已經可以在走廊上緩步移動,並且自己慢慢的步出辦公室的大門。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edical Center)的神經學教授,同時也是巴金森氏症專家的柯南醫師(Roger Kurlan, M.D.)說,這位患者其實並不是巴金森氏症的病人,而是一位典型的「懼怕跌倒步履症」(fear of falling gait)患者。柯南見過很多這樣的病患,他們由於對跌倒的恐懼太過強烈了,強到了失去行走的能力。他將這項失調症發表在九月的「認知與行為神經學」(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Neurology)期刊上,使其他的醫師能正視這種現象。

在病例報告中,柯南醫師描述一名越來越難於行走的婦人。在她丈夫過世之後不久,她在一次跌倒中摔斷了手腕並造成腿部挫傷,從此以後就產生了不良於行的症狀。她的醫師診斷為巴金森氏症,治療處方亦以改善巴金森氏症的藥物來控制。即使如此,她仍舊無法行走,必須以輪椅代步。她被轉診到柯南醫師的門診,以便對巴金森氏症所造成的行動失調做進一步的治療。

柯南醫師對這位婦人所做的身體檢查顯示一切正常,不過,即使柯南醫師與護士說服她自己站立,婦人依然拒絕自己站起來。最後,在好言相勸之下,同時請來幾個人幫助她站立之後,這位害怕跌倒的婦人終於自己站了起來。

剛開始時,婦人試著走幾步,確定自己不會跌倒。柯南醫生向她解釋,她不但沒有罹患巴金森氏症,也沒有其他神經病理學上的症狀,她的問題純粹是因為害怕跌倒所造成的心理投射。婦人明白之後,走路時有了明顯的進步。在醫生更多的鼓勵與協助之下,她開始能在房間裡行走,甚至能在走廊上愉快的散步。

柯南醫師最後將她轉診給心理治療師,希望能增加他走路時的信心,並且逐漸停用levodopa(治療巴金森氏症的藥物)。在研究進行的六個月之中,她都能在沒有別人協助的情況下自己行走。

柯南醫師估計,他至少見過30名以上有「懼怕跌倒步履症」的人。許多治療巴金森氏症的神經專科醫師也見過這類患者,但是沒有多少人將它記錄下來。阿茲海默症的患者與多次中風的病人有時也會出現類似的情形。

這種不正常的步伐通常在跌倒受傷不久之後出現,有許多人會因為過度害怕跌倒所帶來的傷害而因此癱瘓。開始時,患者會拖著腳步行走,或是在地面上滑步,並且經常尋找手部的支撐。這種病態的步伐很快就轉趨嚴重,病人可能連續數月或甚至好幾年無法正常走路。

治療這種失調症的關鍵在於,要對病人好言相勸,並說服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來行走。物理治療也可以增進病人的平衡感與行走能力,並且藉此建立自信心。柯南醫師說,這種方法與治療心理性步履失調症(psychogenic gait disorder)類似,影響患者行走的因素是心理性的,而不是身體上真正有甚麼毛病。

柯南醫師指出,心理性步履失調症如果能獲得適當的治療,會有出人意料的好結果。症狀的改善十分迅速,人們坐著輪椅進來,卻在一次約診之後便走出診所的辦公室,醫師對這種情形往往十分滿意。

患者在得知自己不利於行的問題其實是心理上的,而非身體功能的失調之後,通常會十分激動。在柯南醫師的經驗裡,約有半數的患者在第一次看診之後便能自己走出辦公室。對他們而言,能夠在接下來的諮商之中走出心理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心理性步履失調症與其他神經學上的症狀類似,但在身體上卻找不出問題的根源。這種情況與歇斯底里性目盲症(hysterical blindness):病患認為自己看不到東西,但是其實眼睛和神經系統都沒有出問題;或是某一類型的心理性失語症(psychogenic aphasia)相似,這些症狀都是由思想引起的,而不是身體上的問題。通常在針對心理問題進行治療之後,症狀都會得到緩解。

柯南醫師說:對於大多數的病人,在物理治療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的協助病患克服害怕跌倒的恐懼心理,並且讓他們對於靠自己的雙腿行走更有信心。但如果病人一直不能克服內心的恐懼,那他們只好在輪椅上渡過餘生了。(編譯/林威宇,摘自《醫藥生活》雜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輕鬆過生活
輕鬆過生活 人氣 15
秋高氣爽喝粥怡神
治療皮膚過敏的三種常用方法
減肥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