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於國香港三日電)世界經濟論壇公布最新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排第五,香港排名二十八位,中國跌至第四十九位。香港政評家李怡表示,從競爭力角度分析,部分研究單位並不看好中國經濟遠景。
李怡在蘋果日報撰文指出,世界經濟論壇訪問全球近一萬一千名商界領袖作出上述結論,顯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同樣地,今年五月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發布的全球競爭力排名,在受評比的六十個經濟體中,中國退步七名,排第三十一。
文章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但世界經濟論壇和洛桑管理學院從競爭力的角度,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不看好。
李怡說,兩份報告都指出,中國排名下降,意味企業界對中國快速成長的情勢能否持續表示質疑,也點出中國經濟發展的若干限制因素,包括薄弱的金融制度、基礎建設、公司治理等。兩個機構都指出,中國呈現「制度面的危機」。
李怡指出,首屆中國經濟學獎得主吳敬璉日前表示,中國政府有太大的權力掌控資源,政府又把經濟成長率視為政績,加上稅收與產值相關,所以不惜壓低資源價格刺激量產。珠江三角洲二十年工資沒有漲,二○○一年後情況更加惡化。而且靠刺激量產這條路,對生態與資源的破壞損耗是無法評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