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十一日專電)新加坡統計局公佈「組屋屋主與資產淨值報告」顯示,新加坡「居者有其屋」政策已經奏效,有百分之九十三的組屋(國民住宅)家庭,都擁有所居住的組屋,而且也包含低收入家庭。
統計局報告指出,新加坡一九六四年起推行多年的「居者有其屋」計畫相當成功,擁有自有房屋者的比例從一九七O年的百分之二十九,增加到二OO三年的百分之九十三;而擁有組屋的家庭,也佔全國家庭的百分之八十。
報告把組屋家庭分為三個收入階層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低收入家庭的擁屋狀況相當良好。
報告顯示,新加坡低收入組屋家庭中,有高達百分之八十七是「居者有其屋」,擁有的組屋以四房式組屋居多,佔百分之三十九點四;僅百分之十一的低收入家庭,住在一房式和二房式租賃組屋。
報告說,中收入組屋家庭有百分之九十五是屋主,百分之九十二的高收入家庭也擁有所居住的組屋。
低收入家庭是指收入最低的百分之二十家庭,年平均收入約在一萬四千一百新元(新台幣二十八萬二千元)左右;高收入家庭則是收入最高的百分之二十家庭,年平均收入九萬八千九百新元(新台幣一百九十七萬八千元);而中間收入家庭則是介於上述兩者之間的百分之六十的家庭,年收入平均為四萬六千一百新元(新台幣九十二萬二千元)。
另外,報告指出,房屋不動產已成為新加坡人最重要的資產,截至二OO三年底為止,新加坡家庭投資在房地產的資金,佔總資產的百分之四十七。
報告顯示,新加坡組屋屋主平均擁有組屋的淨值(去除負債後的組屋資產)是十五萬四千新元(新台幣三百零八萬元);低收入組屋屋主平均擁有組屋淨值為十三萬八千新元(新台幣二百七十六萬元),與平均值相當接近。
報告說,有百分之七十一的低收入組屋屋主,擁有淨值至少十萬新元(新台幣二百萬元)的組屋資產,有百分之七點八的低收入屋主甚至擁有淨值超過二十五萬新元(新台幣五百萬元)的組屋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