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淑芳台北一日電)「品牌是一條不歸路,做了就不容後悔,也不可能回頭。」法藍瓷總裁陳立恆回首從代工到自創品牌的20多年歷程,看著法藍瓷在短短 3年內打響名號,屢獲台灣國內外獎項的肯定,雖在今年面對委託代工客戶抽單的強大壓力,他依然懷抱夢想,要奪回屬於老祖宗的「世界第一瓷器品牌」光環。
漫步鄉間小路,一隻紅色小瓢蟲驀地撲上身來,停在旅人胸前,就在準備揮手拍掉牠的那一瞬間,他想起歐洲人說瓢蟲停駐是幸運的象徵,便放下了手,靜下心來享受瓢蟲的陪伴,微風徐徐,紅瓢蟲和四周綠黃相間的雛菊相映照……。這位旅人,是法藍瓷 (FRANZ)的產品設計師,榮獲今年國家產品形象獎「金質獎」的「悠然忘我」瓢蟲系列作品,就這麼發想誕生。
榮獲2005年國家產品形象獎「金質獎」的法藍瓷「悠然忘我」瓢蟲系列作品,線條流暢,色彩妍麗。//中央社
法藍瓷悠然忘我系列瓷藝精品,是國家產品形象獎創辦以來第一件榮獲金質獎的禮品類產品。在這之前,法藍瓷已獲得2002年紐約國際禮品展年度最佳禮品收藏獎、2004年英國零售商協會年度最佳陶瓷禮品。2002年代表台灣出席APEC會議的李遠哲,帶著法藍瓷「蝶舞」瓷盤餽贈外賓;陳水扁總統出訪巴拿馬時也以法藍瓷「黑面琵鷺」花瓶作為國寶贈禮。對於一個2001年才成立的新品牌而言,法藍瓷的成就確實不凡。
「得獎不是偶然」,一手打造法藍瓷的陳立恆回憶起創建這個品牌的歷程,神情嚴肅地表示,這些年,他在陶瓷上的投資不下新台幣 2億元,法藍瓷每一件作品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法藍瓷現在的成績,是靠著母企業海暢實業二十多年禮品代工打下的深厚根基,結合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與創意十足的年輕設計師,在市場導向的大方向上不斷創新而來。
陳立恆與自家兄弟共同創立的海暢實業,是禮品代工業中的佼佼者,客戶包括美國最大禮品公司Enesco、Lenox 、德國 Goebel、 Kaiser等國際知名品牌廠商,1995年成為全球藝品最大且最佳製造商之一。海暢投入代工近30年,投入代設計也有25年,隨著愈來愈多的設計品項受到肯定,陳立恆自創品牌的意念也愈發堅定。
象徵法藍瓷精神的瓷瓶「聖誕老公公」,一直擺放在法藍瓷公司總裁陳立恆辦公室入口。//中央社
自創品牌的法藍瓷屢獲國內外獎項肯定,但也面臨原委託代工客戶抽單壓力,不過,法藍瓷公司總裁陳立恆仍懷抱夢想,要讓法藍瓷成為世界第一瓷器品牌。//中央社
法藍瓷公司積極發展自有品牌,員工正在彩繪樣品。//中央社
「那些產品明明都是我設計的,我 (做代工)賣1元只賺0.1元,品牌客戶賣3元可以賺 2元,看在眼裡多少有些吃味,我當時想,有朝一日若有通路,我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品牌夢在陳立恆心中慢慢發芽,一度盛行的「大家樂」賭風,大大降低台灣勞工生產力,迫使海暢西進中國設廠,代工利潤漸趨微薄,讓他更篤定,自創品牌是非走不可的路。
美國 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海暢與委託代工客戶對產品市場價格定位看法分歧,客戶主張轉攻中低價位市場,以穩住營業額,陳立恆卻設計了一款要價 200美元的「聖誕老公公」瓷瓶,客戶看過之後,丟下一句話「你不怕死,你去試」。
有了這句話,陳立恆大膽地在芝加哥推出新品試銷,反應出奇良好,同年,他在美國正式設立法藍瓷公司。那件第一只象徵法藍瓷精神的瓷瓶,至今還擺在陳立恆辦公室入口。
從代工起家的陳立恆非常清楚市場導向的重要性,他對設計師的要求,就是要以市場導向結合人文藝術為訴求,「創新」更是法藍瓷的核心價值之一。
陳立恆說得直接,「不創新就沒生意」,國際知名的幾大瓷器品牌,走的都是規規矩矩的貼花圖案路線,法藍瓷卻大膽採用非圓非方、「破格」的造型和彩繪,果然抓住消費者的目光,「消費者也許講不出來到底哪裡不一樣,但就是知道它不太一樣」。他自豪地說,以數量而言,英國知名Harrods百貨的陶瓷區裡,就屬法藍瓷賣得最好,「因為消費者一進門就被我們的獨特性吸引」。
法藍瓷不只在產品造型上創新,在顧客看不到的製程和技術面也投注相當心力,並獲得多項世界專利。陳立恆舉例說,為克服傳統陶瓷製造上的「倒角」問題,法藍瓷花了數年時間,研發以軟模取代石膏模,不但可以增加瓷器的立體感,也能有效降低成本。
另外,法藍瓷利用CAD、CAM等電腦科技,不惜巨資引進價格高達100萬美元的Rapid Prototyping快速原型製作機(目前台灣只有裕隆汽車等極少數企業購置),克服對稱圖騰繪製問題,採用特殊釉藥與煉土方式,讓法藍瓷不必添加骨粉,也能達到和骨瓷一樣通透圓潤、晶瑩剔透的效果,還能以低於骨瓷所需溫度燒製,同樣可以降低成本。
陳立恆說,法藍瓷唯一的策略就是「贏」,為了實踐這個策略,法藍瓷從設計、製造,到生產、銷售,全都自己來,從不委外,因為委外就會增加「出狀況」的風險,法藍瓷要靠「good quality,better design,best price」闖出名號,就必須在每個環節都贏一點,才能累積成傲人的優勢。
目前海暢集團主要營收還是來自代工,自有品牌法藍瓷僅占營收的 25%,卻已威脅到代工客戶。陳立恆坦言,「今年是(海暢)被封殺的一年」,抽單壓力很大,不過,相較於其他由代工走向品牌之路的業者,海暢在法藍瓷成立數年後才面臨抽單壓力,已屬相當幸運。
海暢爭取到這兩、三年的緩衝時間,一半可說是幸運,一半則來自陳立恆創立品牌之前的審慎抉擇。
海暢代工品項繁多,陳立恆選擇以占集團營收比例較低的瓷器類禮品自創品牌,除了基於對瓷器的文化情感,也是希望減低客戶反彈壓力。法藍瓷創立之初,海暢的瓷器委託代工主要客戶沒有阻攔,次年客戶試圖收購法藍瓷,第 3年客戶公司的新領導團隊警覺到法藍瓷與自家產品的市場衝突,決定下手全面封殺。
為了度過這一關,法藍瓷必須全力衝刺。陳立恆說,OEM、ODM業務被砍,品牌就要衝上去,不然就得面臨裁員。法藍瓷今年收回歐洲代理權直接行銷,設在奧地利的發貨倉庫11月正式運作,準備一國接一國擴展歐洲市場,他預期,法藍瓷在歐洲的業績,可望有跳躍式的成長。
近來經濟部大力鼓勵國內業者自創品牌,走過艱辛品牌路的陳立恆說,不是每個企業、每個行業都有條件自創品牌,政府在鼓勵之餘也應提出配套措施。他建議,有意走上品牌之路的業者,務必衡量自己的條件,除了要有人脈 (找出最佳人才)、財力 (應付抽單壓力)、源源不絕的創意,還要有恆心毅力,不然很快就會鎩羽而歸。
雖然法藍瓷的品牌之路正面臨挑戰,談到中華民族四大發明之一的瓷器,陳立恆還是充滿熱情,他說,「China is China(瓷器即中國)」,早年歐洲君王願用一整個軍團換一船瓷器,把瓷器視為「白金」般珍貴,2003年中國大陸一件瓷器平均單價低到只剩0.25美元,講起世界知名瓷器品牌,大家想到的都是Wedgwood等外國品牌,法藍瓷的目標是把老祖宗「世界第一瓷器品牌」的光采搶回來,「from China, back to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