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良文選

徐水良 : 雜論十一則 (二)

徐水良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9日訊】之六、民運人士必須注重道德 --兼談法律和道德的關係

這些年來,社會上一直批評民運士的道德形象,在民運人士內部,以及被認為是民運人士,或接近民運人士,但已經離開民運,或者否認自己是民運人士的人,也批評民運的道德形象。有人甚至把民運說成汙水缸,可見問題的嚴重。民運的道德形象問題,當然有中共的造謠攻擊,但不可否認,不少民運人士的道德,確實存在嚴重的問題,尤其是中共特務及流氓不斷混進民運內部,對民運的道德形象起了極大的壞作用。即使是正派民運人士,在道德方面,也非常需要有較大的提高。

民運人士由於長期為民主、法治而奮鬥,在法制、法治觀念上提高不少,但也造成了另一種錯誤傾向,有些人遇事往往誇大法治的一面,忽視道德的一面。事實上,任何社會,無論是沒有產生法和國家的原始社會,還是法制非常發達健全的現代社會,維護人類社會和人際關係的最基本最廣泛的行動規範,都是道德規範。其次才是各種規章制度。最後才是法律規範。法律制度中的許多東西,如反對偷竊、欺詐之類,也往往是從道德規範中變化而來的。道德規範,對其他規範有概括和指導作用。只講法不講道德的”法家”社會,是一種很可怕的社會。中國歷史上只講法不講道德的”法家”,如商鞅、李斯、趙高、秦始皇之類,雖然也決不可能完全取消道德,但由他們建立的專制制度,已經非常殘暴可怕。

中國的儒家理論,以倫理道德為主幹,以德為治,輕視法治,當然不對,但這種德治,畢竟強調道德,畢竟比法家溫和得多。因而得以長期延續。雖然道德有一種保守的特點,因而儒家顯得保守。但儒家這種溫和的德治,配合不健全的法治,在中國維持了兩千多年。事實上,中國從三皇五帝開始,就強調德治。德治傳統實際上長達四千多年,當我們努力爭取建立和健全法治社會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要完全否定道德。事實上,任何社會的行動規範,道德都是基礎,法制則是調節、是控制。

並且,正確的法律一般是肯定優秀的正確的道德,進一步發揚這類道德,法律僅僅否定一些陳腐的道德。但法律否定陳腐道德的情況很少,相反否定陳腐法律的情況卻很多。這是因為道德是在人類活動的廣闊範圍內,長期自發形成的。大量不合適的人為規範,還沒有成為道德,就早已在這個過程中淘汰了。而法律卻往往帶著制訂者的任意性。即使中共一再攻擊的”江湖義氣” ,有這種流氓無產階級的道德,也要比沒任何義氣好。現在民運的共特及流氓,往往不講任何義氣,多少年的朋友,說變臉就變臉,大肆攻擊,大規模圍攻,還反過來說人家不講義氣。

目前中共非常腐敗,道德形象掃地以盡。而民運反對中共,靠的是道義力量,如果中共貪污並且加以包庇,民運人士也貪污,並且加以包庇,那麼,你還有道義力量嗎?去年我多次對西部一些人說,中共還反貪污腐敗,你們卻不敢反貪污腐敗,你們比中共又好在哪里?所以民運特別要樹立與中共截然不同的廉潔奉公、勇於獻身的道德精神。

在這裏,我們必須嚴格區別一個界限,這就是道德和法律的界限。以民運人士中爭論頗大的XX為例,民運勢盛的時候,她以八九民運領袖的名義來謀自己的私利,現在民運被搞臭的時候,又以否定自己是民運人士,向中共靠攏爭取做生意來謀自己的利益。從法律上說,這都是她的權利,我們必須全力保護她的這種法律權利。正像有人說的那樣,我反對你的觀點,但我堅決維護你表達這種觀點的權利。同樣,我們在這裏可以說,我批評你的道德和錯誤,但我在法律上堅決維護你犯錯誤和不道德的法律權利。只要它們還沒有違犯法律。

事實上,任何人,在法律上,在不違背法律的條件下,他有權選擇做高尚的人,也有權選擇做卑鄙的人,有權執行道德,也有權違反道德,有權堅持正確思想,也有權堅持錯誤思想,堅持錯誤信仰,包括信奉邪教。這裏唯一的先決條件,就是不違反法律,在符合這個條件時,侵犯這種權利,就是侵犯人權。法律是強制性的,最終以國家暴力強制為後盾,你無權採用法律手段,也就是沒有權力採取強制手段,尤其是以暴力為後盾的強制手段。

但在道德上,就是另一會事。道德靠輿論和良心的力量來維持。在道德上,我們有權批評不道德的卑鄙行為,有權批評錯誤思想和邪教。但這種批評,只是在思想和道德輿論的範圍內。以XX為例,她不必為八九民運,為六四,為民主運動負法律責任,任何人無權從法律上強制她。但有人因此認為她不必負任何責任,連道義責任也不必負,這就完全錯了。全中國人,甚至全世界,都對六四負有道義責任,相反她倒不要負?事實上,天安門領袖,應該負有多得多的道義責任,放棄道義責任就是不道德的行為。你違反道德,就必須受到道德輿論的譴責。民運的道德形象問題,海外民運缺乏是非觀念和道德觀念,不敢主持正義,缺乏正氣,同海外民運人士混淆法律和道德,放棄道德評價和道德批評,有很大關係。

對錯誤思想,錯誤信仰和不道德的行為,在不違背法律的條件下,人們有權作出道德和思想評價,有權進行適當批評,這也是人們的另一種自由,批評的自由。你有選擇卑鄙的法律自由,我也有譴責卑鄙的道德自由。(對正直的人說來,譴責卑鄙,有時甚至是道德責任。)侵犯這種批評自由,同樣也是侵犯人的自由或人權。在這裏,這種批評在法律上的唯一前提,同樣是不違反法律。但它在道德上和思想上的標準,則要複雜得多。

還有一些朋友,一方面大力批評民運的道德形象,一方面又否認道德的重要性,履行道義責任的重要性,這在邏輯上完全是自相矛盾的。既然現在民運內外,大家都感到了民運形象問題的嚴重性,那麼,我們每個民運人士,都應該從我做起,重塑民運的道德形象,重振民運。

最後,順便說一下,道德是從客觀實際中產生的產生的,其中小部分是從自然,思維和技術規則中產生,但大部分,主要地是從不斷產生的大量社會規則中,逐步概括出來的。當我們強調上面這許多的時候,讀者千萬不要把道德當作最本源的東西,不過對這一方面的討論,不是本文的任務。

之七、民運人士要認真學習,提高自身水平

我投入民快三十年了,七九民運以後,形成全國廣泛的民運群體。身在民運中,我深感痛惜的,一是部分民運人士的道德素質太低,二是部分民運人士過分淺薄,過分無知,卻又一天到晚爭出風頭。所以,幾乎從七九年開始,我就一再在強調道德問題的同時,勸告民運朋友不要爭出風頭 ,要埋頭學習,提高水準。

中國的民運,總體水平,不是太高。文革中,我是浙大紅暴的負責人。文革後,七九年至八零年,,浙江紅暴及其它(包括各派別)朋友很關心民運的朋友,他們問我民運的水平如何,我往往如實告訴他們”不理想”,說:”全國民運,水平最高的,第一是浙江,第二是湖南,我們有的朋友稱之為浙江學派。但浙江民運中水平高的負責人,也不過是浙江大紅暴三流水平”。有個別民運朋友知道這個評論,大不服氣。但九一年我從監獄中出來,甚至還讓我大吃一驚,我這個評價仍然被證明是過分樂觀。

浙江紅暴朋友因為從六十年代後期開始,就秘密或半公開甚至公開地反對林彪、四人幫,不少人為反對毛澤東、林彪、江青、張春橋、姚文元和王洪文被關、被判刑,而且反對林彪四人幫的思潮不是個別性的,而是一種普遍性的傾向,例如74年半公開地反對王洪文和四人幫。紅暴的主要負責人幾乎都曾經因為反對林彪四人幫被關押。因此他們本能上傾向民運。到八十年代初,浙江紅暴的朋友和浙江民運的朋友就合在一起,兩邊參與的人,幾乎都是我的朋友,合開了一個公司,這個公司一下發展很快。但不久,兩邊的人就產生的矛盾,結果,民運的朋友根本不是紅暴的人的對手。杭州幾個民運朋友說 ,你們浙大紅暴的人太厲害了,民運的人不是對手。民運缺少水平和人才的狀況,確實令人喪氣。有時,民運內部對許多問題認識水平之低,以及各淺薄的奇談怪論,常常令人哭笑不得。而且有的人水平很低,草包一個,仍然要到處挑起衝突,動不動就對他人發起突然襲擊,結果頭破血流,臭不可聞,卻仍然本性不改,弄得人人避之不及,連對他的造謠攻擊,也不予理睬,因為理睬就是有失身份,過分看重抬舉他,反正一般人也不會相信他的謠言。

經過中共對文化的破壞,一般說來,大陸不少人的文化素養,及知識水平,普遍偏低,由於中共長期宣傳馬列主義,大量馬、列、毛的錯誤觀念,不知不覺成為許多人的常識,以致許許多多的人,包括不少民運人士,天天講著馬克思主義的東西,卻自以為早已拋掉了馬克思主義。相反,也有的人只知馬克思主義的東西,不知歷史,以致錯把馬克思早期曾經接受的人文主義或人本主義觀點,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等人文主義的基本觀點,說成是馬克思主義的創造。許多人,其中還包括一些掛著學者、教授、理論家的牌子的人,其知識之貧乏,思想之混亂,令人震驚。

我非常希望民運的朋友們能正視這些問題,雖然先天的智力水平,是爹娘生的,是沒有辦法的事,但後天的知識和智力,卻完全是能夠靠認真學習來彌補的。學習,當然是一種非常艱苦的事,有時,為了搞清一個概念,常常要讀大量的書,要化許多時間,甚至化一年、二年、幾年,來刻苦研究和思考。為了一個詞,常常經年累月進行爭論和討論。唯有艱苦學習,才能拋掉虛浮、淺薄和無知。相反,像郭沫若及一些人那樣,憑小聰明投機取巧,雖然顯赫一時,但卻是非常要不得的。認真學習,提高自己,不要吵吵鬧鬧,爭出風頭,這是我們對那些胸懷大志的民運朋友的一個真誠的希望。

其實,在這一方面,或者在學習和道德兩方面,在我們的民運中,都有許多值得我們仿效的優秀榜樣,例如嚴家其先生,他的廉潔自律,他在學習和研究方面的刻苦和認真,都令人佩服。與嚴先生談話,往往很有幫助,他的學問和見解,往往給人很大啟發。還有方勵之先生,他的為人和專業研究的忘我精神,也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國內那些有民主思想的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像許良英先生、林枚先生、胡績偉先生、王若水先生、丁子霖女士、李慎之先生、李銳先生等等,在人品的正直和研究做學問的態度上,也都是我們的榜樣。我的理論對手高寒先生,由於家庭出身,學歷只到小學水平,但他現在達到的理論水平,沒有幾個民運學者或精英在理論水平上超過他的。我不贊成他的觀點,但推崇他的學習態度。我們一定要向這些優秀的先生學習,而把吵吵鬧鬧,到處挑起事端,攻擊他人的草包,當作反面教材,這也是樹立民運正氣,重塑道德形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之八、私有制不是民主的基礎

我在民主取決於什麼等文章中指出,所有制和經濟對民主沒有決定作用,我只把它們列為有影響和因素之一。但是,一些淺薄的民運人士,卻沒有根據地把私有制視為對民主起決定作用的先決條件和基礎,這是完全經不起推敲的。

我們為民主事業而奮鬥,我本人,也許一生都將奉獻給民主事業,這種情況,往往容易把自己為之奮鬥的民主神化。事實上,民主不是神化的、永恆的東西,民主不是萬能的。我相信未來的歷史,人類會創造出超越當代民主和專制的,更先進的制度,至少是比當代民主更先進的民主制度。我在過去的文章中曾經談到過這一點。不過,我們生活在現實社會中,必須立足于現實。例如,立足於大陸的專制現實,就不能空談民主實現以後,才有可能的東西。例如把非暴力、公開、合法,消滅暴力革命等等變成普遍原則,包括把如何處理軍隊、員警等暴力,是否讓它們消亡等等問題,提上議事日程。而在中共專制條件下,空談這些東西,主張馬上實行,只是欺騙人民,幫助中共。這是第一。第二,立足現實,又必須努力爭取實現民主這個未來目標,而不是維護專制現實。第三,我們還必須探討更長遠的未來趨勢及目標。但是,這主要是研究和探討而已。例如,即使我們探討發現比民主制度更先進的制度,從穩妥出發,我也不主張馬上把它付之實行,而主張僅僅把它當作參考,主張行穩妥地把世界上先進的民主制度,先搬到中國,結合中國實際,加以改造。

當那些淺薄的民運人士鼓吹私有制,把私有制當作民主基礎的時候,當他們說保障私有制的時候,恰恰的不是保障民主,而是保障企業主在企業裏面專制,他們恰恰是在講相反的觀點,相反的事情,同時也恰恰雖承認民主不是萬能的這個觀點。可是他們還自以為在宣傳民主。我們主張保障私有財產,這是完全正確的。但這不是為了民主,而是因為私有制有更高的效率,是為了保障有制的效率。而保障私有制,又恰恰是保障了私有企業主在企業內部的專制,恰恰是在經濟領域實行和保障一種專制的社會制度,不過不是狹義的專制即政治專制,而是廣義的私人經濟領域的經濟專制制度。當然實行和保障私有財產,另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用小的、分散的、力量較小的企業專制,來代替中共強大的、全國統一的、政治和經濟合一的大專制,以減少在政治領域實現民主制度的阻力。

當畢生為民主事業的奮鬥的人民,發覺自己不得不承認民主不是萬能的,承認專制有時在效率方面往往高於民主時,當然是非常痛苦的事。然而,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其實,民主的意義,不在於本身的高效率,而在於避免專制可能犯錯誤又不能糾正的情況,在於利用人民的監督,來避免官僚因謀私、無能和怠工造成的低效率。它主要是防止負面因素,而不是發揚正面因素。這也是現存民主制度的局限性之一,未來更先進的制度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民主不是萬能的,國營經濟,以及那些有工會保障,因而使企業帶有部分民主成分的企業,效率往往很低,往往不如私營小企業。希特勒等專制軍隊的戰鬥力,有時往往高於民主國家的軍隊的戰鬥力,都是例子。當然,像中共的全民、國營和集體經濟,完全是假的公有制,它幾乎是特權專制官僚的共同私產及中共專制政黨的黨產。目前的世界上,有個人的私有制、有社會和個人結合的股份制,有國有經濟,有各種各樣的所有制,但除了空氣、陽光、水等等真正的大公有外,其他真正的公有制卻很少。而國有經濟的性質,則完全取決於國家的性質。如果國家為一黨專制的特權官僚所佔有,那麼,國有經濟也就被這些特權官僚的共同體以國家名義去佔有。

由於經濟領域的專制,為了避免這種專制帶來的弊病,社會也就更強烈地要求用民主的政治制度來加以制衡,以保障人權、自由、社會公正。這當然也是西方這些私有經濟發達的國家,民眾強烈要求並率先實行民主的影響因素之一,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所以,民主制度是對私有經濟的一種制衡和限制,而不是相反的,以私有經濟為民主的基礎,也就是說,兩者是對立的,而不是互為依靠的。民主國家,往往本能地與私有經濟對立,本能上趨向社會化要求,全民健保,福利國家等等,就是這種傾向的表現。一些領導人討好窮人,譴責富人,以爭取選票,也是這種傾向的表現。所以,為了保證經濟效率,對這種本能傾向,對社會公正和效率之間的關係,必須加以適當調節。如何調節,則完全根據實際需要來決定。

民主不是萬能的。我們建立中國民主制度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嚴家其先生等曾起草過一部聯邦中國的憲法,其中有不少東西很不錯,但其中像採用內閣制等制度,卻並不妥當。我對嚴先生說,內閣制必須以成熟的政黨制度為基礎,政黨制度不成熟,社會分裂比較大的地方,像印度,義大利等等,內閣制的結果都不理想,像中國這樣,經過中共統治,老百姓素質降低,內鬥嚴重,沒有成熟的政黨制度,實行內閣制就會亂套。根據中國實際情況,未來中國的民主制度下,應該建立權威的政府,而要做到這一點,以實行總統制為好。總統易於集中權威,而不是內閣制那樣,政黨鬥爭不斷,分散權威。吳稼祥先生提出新權威主義的時候,我在獄中,立即寫了文章反對,托人帶出寄給世界經濟導報等部門。但我認為,新權威主義也有其合理的東西:這就是未來中國的民主政府應該是權威的政府,這是中國實際情況的要求。嚴家其先生聽了我的意見後表示贊同,說你的意見把我說服了。

所以,我們主張民主,仇恨專制。但我們一定要防止民主的弱點,有選擇性地吸收專制的某些優點。使之變成實際民主制度的優點。建立兩者有機組合的,適合中國實際的,先進的民主制度。像我過去少數文章樣,中共有可能利用本文的上述觀點,企圖把他們的一黨專制說成民主。那麼,我要重複我從七十年代起一再重複的觀點,這就是當代民主制度的核心點就是多黨政治,是政黨間的競爭,一黨專制決不可能是民主。

之九、如何保證民主制度的效率

專制制度的具體效率,尤其是當其與管理人員的利益緊密相連時,有時往往較高。中共的勞改部門,是最專制的部門之一,用鐐,銬,電警棍及各種刑罰強迫勞改犯勞動,其勞動效率,有時讓外人感到震驚。我曾經在江蘇瀝陽及鎮江勞改,那裏的勞動效率,往往是社會上同類設備同類勞動效率的好幾倍甚至十來倍。外面一天生產幾十個,勞改隊往往是幾百個。有幾次外面工廠工人去參觀,聽到一天的定額,馬上驚呼,”啊!我們一星期也生產不了這麼多!”所以這些社會上虧本的產品,勞改隊卻不虧本,往往出口國外與海外競爭。

我剛到勞改隊時,就在外貿組,後來到鎮江,搞漂染,經過我的手開出的外貿染色處方,就不知有多少。所以當中共提出一切以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為標準時,我諷刺說,這樣事情就簡單了,只要把全國變成大勞改營就行了,很快生產和經濟就發展了!但專制制度的總體效率,由於專制領導人的主觀任意性,往往使具體效率互相抵消甚至成為負數。例如1958年沖天幹勁的大躍進,還有所謂的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卻是大破壞。如何實行民主制度,如何保證民主制度的效率,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這裏,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上海和浙江的民運朋友,大約四、五個人,決定在上海合開一個飯店。大家都是搞民運的,信奉民主,又都自以為瞭解民主真諦,決定把飯店當作民主的試點,實行民主制度。於是,大家選舉,決定由一個原飯店老闆,這次飯店投資中出資又最高的人當總經理。於是飯店歡歡喜喜地開張了。 可是開張不久,矛盾就來了。總經理按開飯店的慣例,進行管理。對員工下達命令,分配工作。有顧客來吃飯,為了吸引顧客,有時就決定給顧客送一、二個菜,或其他什麼優惠。其他人見了,就說他違反了民主原則,獨斷專行,象送菜這樣的事,也不與大家商量。搞得總經理很為難,說他開飯店就這樣管理的,什麼事都大家商量,沒辦法管理。他反過來說別人不懂管理。結果,雙方矛盾鬧得頗大,最後飯店只好關門,原來很要好的朋友鬧得不歡而散。

這個例子說明,民運朋友們並不真正懂得民主真諦,不懂得什麼時候該用民主、什麼時候必須使用權威甚至”專制”。飯店的倒閉也說明,即使一個很小的企業,如果什麼事都要民主討論、投票表決,那麼企業也是辦不成的。象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如果事無大小,都要十三億人投票決定,那麼就什麼也做不成了。十三億人,即使僅僅涉及公共事務的事,每年很可能超過幾千萬件、幾億件,甚至更多,也不可能投票表決。

那麼,如何解決民主制度的效率問題呢?其實,西方經過民主的長期運作,已經有很多很有效的辦法,就大的說來,就是直接民主制和各種各樣的間接民主制的結合。民主制度,從它在古希臘產生的時候起,幾乎就同時形成了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的形式。公民大會的表決,是直接民主制。元老院的代議制和執政官的行政,就是間接民主。
就西方目前的情況說來,主要有以下一些:
1、政府的產生,總統,議會等等,由直接民主、公民投票選舉產生。
2、非常重大的問題,也實行直接民主,由公民投票決定。
3、對政府,實行全民的輿論的和法律監督,議會也對政府行政進行監督。
4、立法權和對行政權的日常監督權,授於議會,以間接民主制方式進行。政府必須服從議會所立的法律。以上各條是民主的保證,是保證人民意志原則上得到執行的措施。
5、但是政府的行政權,卻授于行政長官如總統等,由行政長官以權威的、自上而下的”專制”形式來執行。
6、為了保證這種行政權的順利行使,內閣成員由行政長官遴選,但接受議會監督,須由議會批准。
7、為了保證行政權得到更好地、專業化地執行,實行公務員制度。按行政專業需要招聘。因此,馬克思在總結巴黎公社的原則時,說一切公職人員由選舉產生,事實上可能並不合適。但目前對公務員的監督,應該予以適度加強,以保證行政效率,顯然還是必要的。

美國政府日常公務效率之低下,曾使我非常震驚。在這裏,行政權以權威的,不受重大干擾地以從上而下的”專制”方式執行,非常重要。是保證行政效率的重要因素。各種行政法規的頒佈,使公務員能夠按行政法規及法律處理日常問題,也是行政效率的重要保證。 而議會和行政長官由選民選舉產生,接受選民委託,則是民主制度的根本所在,是使行政長官和議會符合選民意志的根本保證。全民監督及議會監督,重大問題的議會監督或公民投票,則是防止行政長官背叛民意的重要保證。目前股份企業實行的董事會及總經理制度,仿效的就是這種民主制度。不過其投票權不是屬於平等的個人,而是屬於平等的股份。

之十、對馬克思價值理論的初步意見

本來,我一直想重新研究馬克思的《資本論》及其它經濟學著作,對馬克思的價值理論及經濟理論作一個全面的批判,一方面,吸收馬克思及前人的理論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又糾正其根本錯誤,從而建立我們自己的價值理論體系及經濟學理論。而且,除價值理論外,其他經濟理論也必須根本改造。但一則,打工謀生占去了絕大部分時間,餘下的時間又得從事民運及其它活動,很難抽出時間;二則,從國內出來後,有關理論書刊全留在大陸,手頭甚至連一本馬克思的書也沒有,這幾年批判馬列主義、毛澤東的文章,全憑記憶來寫。而要到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等地方去,路又太遠,幾乎完全沒有時間。此外,意識、思維科學、社會規範學、社會組織學、文化科學、教育科學及其它科學,更需要做大量開創性工作。因此,在這裏,只好先講一點初步意見,供有關研究經濟理論的朋友們作參考。

由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根本錯誤,馬克思的價值理論,同樣存在非常嚴重的原則錯誤。然而,一種理論是否有重要意義,是否在人類思想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並不取決於其正確與否,正確的東西,如果很淺薄,那就幾乎沒有意義,1+1=2,在它產生的時候,也許是一個很偉大的很有意義的思想。但到現在,如果一個人只能重複1+1=2這樣的東西,那麼,他的思想就很淺薄,就幾乎沒有意義,在人類思想史上當然沒有任何地位。但馬克思的價值理論,雖然其中包含原則的根本的錯誤,但因為其研究的空前深度,因為其理論的深刻性,卻是他對人類的最大的,可以說是很偉大的貢獻。馬克思以自己的錯誤,以自己的工作,為後人走向正確、走向更高的境界,鋪了相當長的道路。

馬克思的價值理論的錯誤,首先是由於其經濟唯物主義產生的。在我們看來,現代生產力,是以現代科學為基礎的,是現代人依靠現代科學技術創造出來的。它首先是精神性的,知識和智力性的。(人的生產力,有體力性的,有技能性的,有知識智力性的。)物化的生產力即物質生產力,也是智力、體力和技能的物化,是物化的能力,而不是客觀物質。現代生產力的物化,主要是知識和智力的物化。

舉例說來,以工業革命為代表的近代生產力,以牛頓力學為基礎。英國和歐洲的革命及思想解放運動,為牛頓力學的產生掃清了道路。牛頓力學產生於英國革命幾十年年之後,是英國革命和歐洲思想解放運動、即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開出的絢麗花朵。而沒有牛頓力學,就沒有近代生產力。因此,與馬克思主義者的觀點完全不同,是科學技術創造近代現代生產力,不是近代現代生產力創造科學技術。有原子彈的理論,才能造出原子彈,有電腦理論,才能造出電腦,這是當代的常識。

但是,純科學,包括純科學的牛頓力學,還不是直接的生產力,純科學只有變成專業科學、應用科學,然後再進一步變成技術,才能進而轉化為生產力。這個過程,從牛頓力學到工業革命,大約化了一百年時間。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完全違背歷史的。

至於現代生產力,尤其是以電腦為代表的人類智力和思維的擴展和變革,更是一種生產力的,主要是智力生產力方面的全新的革命,更是由現代人依靠現代科學技術創造出來的。過去的生產力變革,不過是人手的延長,而現代電腦、電腦網路,則是人腦的擴大和眼睛耳朵的延長。

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是民主主義者,接受了大量人文主義(人本主義)思想,包括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思想,但他們很快轉向實踐唯物主義和經濟唯物主義。之後,就開始拋棄甚至不斷批判人文主義思想。現在有的人把馬克思接受的人文主義思想當作馬克思的創造,完全不懂歷史。但到馬克思恩格斯晚年,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等等文章中,他們卻又發現他們的經濟唯物主義不適用於原始社會,認識到經濟唯物主義的個別局部錯誤,但他們卻用兩種生產等盡力調和矛盾,堅持實踐唯物主義和經濟唯物主義的錯誤。恩格斯的晚年,說勞動創造人,勞動創造世界,這比他們物質生產力創造和決定人類社會的觀點,是進了一步,但仍然沒有脫出自己錯誤理論的範圍。事實上,生物科學說明,人是由自然界創造出來的,勞動是由自然界發展的人創造出來的,人又通過勞動,創造了物質生產力(而不是創造世界)。

因此,按我們的觀點,人的自身發展程度,人的智力、知識的發展程度,在當代,主要是科學技術的發展程度,決定生產力的質的方面;而人的社會發展程度與自然資源一起,決定生產力的量的方面。按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建立起來的價值理論,原則上包含以下錯誤:
一、馬克思以其一貫的經濟唯物主義,只重視和計算物質勞動,主要以體力為主的勞動,只承認它們創造價值,不承認管理及其它勞動的極其重要的意義,甚至把運輸等勞動排除在價值之外。實際上,現實的價值,必須包括上述所有勞動。例如,沒有運輸,人類創造出來的產品,就不能消費,就只是潛在的產品,潛在的價值,只有經過運輸,並且經過商品交換送到消費者手中,才能成為現實的產品及現實的價值。尤其是馬克思輕視管理勞動的觀點,在現代社會中更是錯誤的;

二、即使把所有這些勞動都計入價值,價值理論也是不完全的。因為現代生產力和現代產品中包含著現代科學,現代技術,也必須包含在價值之中。只有現代科學和技術對生產者完全公開,並且為生產者平等地掌握之後,人們才可以平等地減去這一因素。把馬克思的價值理論擴展到除科學技術外的前述所有勞動,才可以近似地以這些勞動來計算價值。因此這種擴大了的價值理論,是否成立,是有嚴格的先決條件的,並且是近似的。

三、科學技術的價值,象馬克思講到的藝術一樣,是很難用價值理論來衡量的,並且是複雜得多的過程。我們不要把一切商業化、價值化,不僅不要把人的生產包括生育、扶育和教育完全商業化、價值化,也不要把科學技術的生產和藝術生產全部商業化、價值化。企圖把一切商業化、價值化,是經濟異化的社會,即資本主義商業社會的特點。但一切商業化價值化的社會,人成為自己的創造物商業和價值的奴隸,其實是很可怕的社會。如果一切都商業化,在那種社會,象希特勒那樣虐殺殘疾人,在理論上也是合理的。

人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計算科技及藝術的成本。科學,主要是技術,有時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商業化,但千萬不要把一切商業化。尤其是純科學,對人類的貢獻,難以估量。可是,這種意義巨大的純科學,比一般的科技意義大得多的純科學,卻無法或很難商業化、價值化。如果用短視的商業眼光來看純科學,那麼,純科學就將受到極大的摧殘。為了全人類的利益,人類和一切有力量的國家,應該化很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來發展純科學,即基礎科學。

四、即使按馬克思的價值理論,價值也只與勞動的量有關,與勞動的質無關。與生產力的質更加無關。因此,體力勞動只擴展產品的量,包括物質生產力的量,它不會創造生產力的質,不會創造出新的生產力。新的生產力,生產力的質,現代生產力,是由現代人用科學技術創造出來的。因此,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是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知識份子,不是作為體力勞動者的工人。即使按馬克思的價值理論,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也是錯誤的。至於人的精神產品和精神生產力,包括智力生產力,以及其他非物質的生產力,則更加是由父母,教師,學生,科學家,工程師,作家,知識份子創造出來的,與體力勞動更加無關。馬克思的階級和階級鬥爭理論是完全錯誤的。

五、馬克思價值理論的價值計算,在技術上無法操作。這種理論只有純理論的意義。實際上許多地方是不合理的。其中包括馬克思的整個價值計算體系,頗不合理,更加缺乏實際操作的可行性。為了技術化、合理化,必須應該結合現代會計和統計學,進行改造。

十一 、 再談民主與效率問題

在民主問題上,筆者是一個樂觀主義者,認為民主制度必然會取代專制制度,否則,就不會在七十年代初,抱著準備坐牢殺頭的決心,為民主制度呼籲。但同時,筆者也不是一個盲目的樂觀主義者,筆者認為,只要人類還沒有創造出一個高效率的、遠超過專制或威權制度效率的民主制度,那麼,我們就決不能說,民主制度已經最終地戰勝了專制制度。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研究日本和東亞發展的模式,在獄中寫過文章,指出這種模式的經濟發展速度超過西方民主制度,並指出它的原因及這種模式的根本特點是:1、東亞家長制(溫和專制)式的社會和諧;2、建立在這種社會和諧基礎上的威權主義的政治和社會管理模式。

當時的文章並指出,在中國大陸,家長制式的社會和諧已不復存在,威權制度已失去存在依據,並不再對社會起進步作用。這些觀點,後來又在批判新權威主義的信和文章中多次重申。當時的文章當然也談到東亞模式對教育的重視等等,不過,這不屬於上述根本特點。同時,在當時的文章中,我也指出,這種模式的重大弱點,是缺乏創造性。家長制及威權制度,都是扼殺創造性的。日本的創造能力,和它的國力及模仿能力就非常不相稱。而人類的發展,包括經濟及生產力的發展,最根本的就是靠人的創造性。

事實上,不僅威權制度,而且所有的專制制度,如果建立在人民的盲目的或自覺的服從上,它的效率都是非常高的。如果專制者是聰明、開明、理智的,那麼其效率就將會令人震驚。德國在希特勒上臺後創造的經濟奇跡,共產黨國家在戰後的建國初期,只要不頭腦發昏,其效率、速度,常常令人驚奇。但是,一旦專制者頭腦發昏,其破壞效率也常常是驚人的,五八年到五九年一年左右的時間內,幾乎把中共建政後的建設成果及至前人留下來的一些成果,全部破壞了。並且造成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數千萬人的死亡。

專制之所以能做到這點,是由於可以犧牲人、人的福利和自由,來實現這種高效率。並且可以集中全社會的力量,目標一個方向前進。而民主制度卻做不到這點,民主制度必須允許人民捍衛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人權,自由和幸福,並且允許不同力量的存在,僅管這些目標不同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會互相抵消。我八十年代批評中共的基本路線及生產力標準時,開玩笑說,只要把全國變成勞改大隊,中共的經濟就很快發展了。

不過,中共也沒有能力把全國變成一個大勞改隊。儘管中共很大程度上實現了一部分,以致人們把大陸稱為大監獄,大勞改隊。但真正變為一個大勞改隊,卻是不可能的。這是由於人民的本能反抗,而一旦人民的反抗強度抵消了專制制度企圖集中力量,面向一個方向的努力,那麼,專制制度的效率就將立刻落後于民主制度。所以,凡是人民不再盲目和自覺服從的地方,其社會矛盾的尖銳和各種弊端的叢生,往往令人震驚,其效率,也往往就被抵消了。而這時,民主制度又有創造性的優勢。這種創造性,與民主制度雖然不太高,但較多正向作用正向前進的效率相結合,對專制制度就佔有絕大的優勢。

但是,無論如何,我們必須研究民主制度在效率方面的如何全面超越專制制度的問題。建立民主制度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人,保障人權、自由、幸福和人的創造性,但這同時,也是與專制制度不同的,制約民主制度效率的因素。如何解決這個矛盾,是我們的重大研究課題。不過,其中有二點,可以肯定是民主制度可以賴以提高效率的,並且是對專制制度的決定性優勢,這就是:1、民主制度下,人的創造性。民主制度所保護的人的標新立異的權利。2、人們對民主制度的理性的熱情,自覺和獻身精神。

2001年6月9日(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徐水良:走入歧途的中國改革
對胡錦濤溫家寶的最後規勸
徐水良:沒有共產黨,天下不會亂
徐水良:中共對中國人性的摧殘和破壞(講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