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葛莉絲﹑歐陽宇編譯報導)Alicia Campi (PhD)美國移民法基金會助理研究員發表文章﹐紀念歷時60年的排華法案被廢除。文章說﹐這是華裔美國人的慘痛經歷,每到這個時節﹐華裔老移民就會想起12月17日,因為在1943年的這個紀念日,國會通過法案,宣佈廢止從1882年5月6日以來的排華運動。
**美國移民法的依據
從1882年5月6日以來的排華運動﹐除了些許的個案例外,這個排華法案像柵攔一樣,擋住任何一個想來美國的中國人,以大規模差別待遇政策的方式,去限制想來到美國移民者的國別。受美國歷史上的這段黑暗時代深遠影響的中國人,讓他們成為無資格融入美國社會的一群人。
今日的美國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接受來自中國的移民,根據美國移民局的統計,從1990年到2000年共有664812個中國人移民到美國。中國人與其他亞裔民族常被稱為模範的少數民族,因為他們的子女通常受較高的教育(在1990年,百分之21.6的中國人擁有大學學歷,相對於在美國總人口中僅百分之13.1擁有大學學歷)及擁有高收入(在1989年,中高收入的華裔美人有41316美元的年收入,相對於美國總人口個人年收入是35225美元),即使如此,新的挑戰仍迫使中國移民社會;當它想擴張自我勢力即幫助更多的同種移民併入美國社會時,仍得面對美國政策上的打壓,此外,各類的問題持續發生,尤其是人口的走私販賣諸如「蛇頭」這個嚴重的問題。在這十年間,中國移民社會已經在種族的歧視及貧窮問題大幅的克服成長,惟障礙仍然存在。
**第一波的移民潮「淘金熱」
遠在1815年在加利福尼亞州有中國移民的紀錄,在1847年也有中國學生被傳教士帶到麻薩諸賽州就學。然而第一次大規模的中國移民潮始於1848年加利福尼亞州的「淘金熱」,這批移民把到美國視為到黃金山,在這些年之後的後續移民們,尤其是來自廣東及南中國的中國移民,都在礦區工作或當建築工人或參與興建美國內陸鐵路,在1870年間約有63000個中國人移民到美國,雖然大部分居住在加州,但有不少人也移居到東邊的紐約。
然而在1870年代美國蒙受的最嚴種經濟大蕭條尤以加州最為嚴重。這個經濟蕭條助長了居民的反華態度,有時變得異常激烈。比起白人,華人更可以接受低工資的工作,而此舉因而遭至更多的嫌惡,這種情緒彙集在一起,影響了當時的勞工團體去蔑稱華人勞工為「廉價的奴工」, 最後導致對華人的一片怨恨及充滿敵意,白人宣稱華人勞工偷走他們的工作並枯竭美國的資源,因為華人總是將所得寄回給在中國家鄉的親人。
國會被迫接受要求;也就是在1880年代的美國政府屈服於反華勢力而與中國簽署條約,要求對華人移民設限,但還不是全面禁止華人移民。在1882年有110000個華人在美國,國會聲稱華人勞工危及大部分人的權益,在1882年12月17日通過第一次排華法案,這個新法案暫停接受中國新移民十年並禁止已經居住在美國的華人享有公民權。這個1882年的法案實施到1892年,到1902年成為永久法案。在1917年這個法案擴及限制其他亞裔國家的移民,包括中東、印度創造出所謂的「受閂住的亞洲區」
**排斥
經由1882年的排華法案,針對中國移民發生許多可怕的犯罪事件,迫使華人移居到其他州郡,在這些城市,華人被隔離限住在所謂的唐人街,華人勇敢勤奮的工作竟引來1882年的立憲與隨後的排華行動,在美國許多州郡的最高法院還鼓勵這股排華風潮,在審判上對華人不利。如1889年的陳潘萍案及1893年的方右庭案。這段悲慘的歲月即眾所週知的排斥。華人女子特別是被禁止的對象,因為要整體減少在美國的華人人口,在1890年華人男子對女子的比率是27比1。在1886年華人移民到夏威夷全面被禁止。從1908年到1930年有73000個華人離開美國只有45500人來到美國。在19世紀後段及20世紀初期日本人、菲律賓人、印度人等取代中國人勞工在美國的礦區及工廠工作,華裔美國人口從1890年的107488人下降到1920年的61639人。到1940年華裔美國人口略微上升到77504人。
這種系統的歧視態度限制與控制華人在美國的移民人數,並留下大量的紙本資料,從刑、民事或海事法庭的起訴、判決書到護照、照片、傳票及審問謄本。此外,華裔移民被要求要整天攜帶身分證,這些檔案資料被放置在位於華盛頓D.C特區的國家檔案資料局及12個地區性辦公室,資料的主要來源是華裔美人家庭的家史,有些資料,特別是年齡低於75歲的人,因為出自於對個人隱私的保護,還不願公開個人受影響的那部分。
不管如何排華,來自中國的移民還是繼續著。缺乏合法途逕進入美國的粗工,結果反倒以不合法的移民方式入境美國,伴隨1906年洛衫磯大地震而來的火災,燒毀許多美國移民局為移民家庭建置的資料。結果有許多中國人持用非法証件入境美國。自從有美國公民權的父親可以合法的方式接回子女到美依親合法化之後,許多中國移民買來假證件,造成所謂的“紙上兒”,“紙上女”。在1910年在舊金山天使島設立了檢疫移民局收容中心,自1890年起這個740英畝的小島建有檢疫站以檢查及消毒來自外國的船隻以免帶入黃熱、霍亂及鼠疫。十年後增置軍事裝備並管理新兵的健康檢查。總之,對來自太平洋地區的移民而言,天使島是最有名最主要的入口第一關。
在1910至1940年間有超過一百萬的移民人口經由天使島移民局辦理手續。對於中國移民的收容程序特別有敵意,審查移民文件真偽手續由移民局辦理,中國人因為當局審查其移民文件是否真偽而被拘留收容,從幾天幾週到幾月甚至幾年的多有人在。最後天使島移民局的名聲超過紐約的愛利斯島檢疫局成為移民者口中的「西門看守人」。
175000個華人移民的恐懼與希望透過他們在天使島收容期間的居住營房的營門牆壁的詩句上反應出來。1940年的一場火災燒毀了移民局,然而天使島仍被使用於收容第二次世界大戰來自太平洋戰區的德國俘虜營。天使島在戰爭結束後被廢棄成為廢墟。在1960年原本要被拆除但受到來自於舊金山亞裔團體向加州公園管理處的陳情,希望保留它作為文化遺產。在1970年曾做了少許的修復工作,但經過幾年,對於內部整建的怠慢忽視使牆壁上的作品暴露於風吹雨打之下,若要完全復建還需努力,在1997年,天使島移民局案被類歸為是美國國家歷史的顯著事件,在2000年一千五百萬美金的重建基金被允諾交付,此外將建置一個非營利的組織去監督修復並教育社會大眾用歷史的觀點看待天使島移民血淚史,也見證當年移民者的苦難與堅持,比如華人。
**禁令解除但仍需奮鬥
自1930年以後限制華人移民的政策開始鬆綁,在1924年5月26日之前嫁給美國公民的華人妻子於1930年開始被允許入境美國。在1935年公共法律162號允許數以百計的一次大戰亞裔老兵有資格取得美國公民權。在二次世界大戰美國與日本在亞洲戰區堅苦戰鬥,日軍的(偷襲珍珠港)行為很快的點醒了美國,因為身為美國同盟國而由蔣介石領導的中國,而同盟國(中國)的移民想移民到美國仍被禁止。在美國素得民心的對華人的禁令,於1943年在經由蔣介石受美式教育夫人(宋美齡)在加州Hollywood Bowl的一席演講的請求中更進一步被解除。
在同年十月羅斯福總統公開支持一些合法的法案作對亞裔盟友的回報。在戰後菲律賓被同意獨立,生活在美國的韓國僑民免除敵國僑民的地位。在1943年12月17日國會廢止排華法案。在美國的華人被允許歸化美國籍,每年給中國人105個移民配額的制度正式建立於美國國家政策。
因排華法案而來超過六十年的制度式合法的對華人的差別歧視終於劃上句號。雖然華人移民再度開始,但受限於荒謬可笑的低移民配額,使移民人口數量很少,直到1965年國家移民法廢止移民配額制並禁止以種族、性別、國籍、出生地、居留地為由,去差別歧視移民者。
這個法案創立後,每年對每個國家提供20000個移民配額並在美國的歷史上第一次允許中國人家庭移民。
**結論
從1820年到2003年,共有1912968個華人移民來自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在2000年華裔美國人的人數為2879636人占美國總人口的百分之1.02。中國人是美國境內人數最多的亞裔美國人團體。以最新來到美國的新移民的國家排名來看中國排名第二次於墨西哥,位於首都附近的紐約、新澤西州、康乃狄克州是最受移民青睞的地區,遠高於歷史上最初接受移民的舊金山與洛衫磯,新興的中國城急速的在美國南部與上面的中西部建立。居住在這些地方的中國人多數是專業人士。比起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對工作的態度,今天的華人給大眾的印象是創造工作藉由投資於服飾業、旅館或其他產業。有三分之一的華裔美人擁有大學學歷並在數學、自然科學、科技界擔任重要工作。華裔美人正當的彰顯自己對於美國經濟的貢獻並創造一個更為公平的美國社會。12月17日這個日子,提供一個機會讓所有的美國人反思數十年代以來對華人移民的諸多不平待遇及苦難,並認定過去所有的排外與差別歧視政策永遠不再出現。(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