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7日訊】傳統醫學寶書《黃帝內經》,闡及冬季保健養生時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匯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意思是說:冬季氣候寒冷,草木凋零,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此季節也正是人體養藏的最好時刻。人們應當注意保護陽氣,養精蓄銳,做到早睡晚起,以待日光……同時,要注意避寒就溫,不要讓皮膚開匯出汗,導致閉藏的陽氣頻頻耗傷,這就是冬季閉藏養生的方法。
冬季活動(包括晨練)“必待日光”是傳統保健理念科學嗎?且看:
首先,冬季的清晨,寒氣襲人。民諺說:“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凍死老狗……”在這樣嚴峻的晨寒環境中,人的整個生命顯得特別瑟縮脆弱,身體的外露部位,如手部、臉部、尤其是雙耳,最易受凍,有時凍了還不知道。這樣嚴峻的晨寒,一般說,須待太陽出來半個小時後,才得開始緩解。
清晨地面空氣中氧的含量,是一天24小時中最低的時刻。須待太陽出來後,隨著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碳吐氧,地面上空氣的含氧量,方得逐步增加。據研究,地面上的空氣含氧量,需待太陽出來半個小時後,才有利於人們的呼吸。
清晨地面上的空氣污染也最重,白天,工業排放出來的廢氣,汽車排放的尾氣,還有人和動物排放的二氧化碳等等。上述有毒有害的氣體,因受夜間溫度的下降而沉降於地的表面,只有待太陽出來,地表溫度升高後,才得以升向高空散去。
這些不僅說明冬季晨練“必待日光”的理念無比精辟,而且說明我們祖先思維的無比深邃,早在千年前就揭示出今天才為科學所證實的事物。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