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3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蔚然報導) 美國11月份的貿易赤字出乎經濟學家早先的預測,創下603億美元的最高記錄。專家認為,這是石油進口的巨額賬單和美國出口意外減少所造成的。
*違背專家預期*
美國商務部星期三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11月份的國際貿易赤字在10月份的560億美元的基礎上又攀升了7.7%,達到603億美元,創下歷史最高記錄。這一增長完全與經濟學家們早先的預測背道而馳。不久前接受【道瓊斯新聞社】調查的經濟學家曾預計,11月份的貿易赤字會從10月份的基礎上降至536億美元。美國企業研究所的研究員拉赫曼在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分析了預測誤差的主要原因。
他說:“分析師們沒有想到11月份美國的商品和服務出口會下滑2.3%;與此同時,由於11月份的石油價格還很高,所以推動了進口的繼續增長,而分析人士也低估了石油價格的重要性。”
美國商務部的數字顯示,美國去年前11個月的貿易赤字達到5613億美元,已經遠遠超出了2003年創下的4965億美元的記錄,使2004年全年的貿易赤字勢必突破6000億美元的大關。
*拉赫曼:美元需繼續貶值*
過去三年裡,雖然美元對歐元的比值大幅下跌了50%,但是美國的出口卻並沒有因此受到顯著推動。美國企業研究所的拉赫曼對本台說,一方面,美元走軟對出口的積極影響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才能體現出來;另一方面,最新數據也說明美元還需要繼續貶值。
他說:“美元主要是在針對歐元貶值,原來美元和歐元的比價曾經是1美元兌0.82歐元,如今已經變成了1美元兌1.32歐元,歐元對美元的比價大幅度升值。我認為,美元繼續貶值的負擔不能完全由歐元來承擔,因此中國可能會進一步受到壓力,要求中國政府增加人民幣匯率的靈活程度。”
*美促中採取靈活匯率*
美國即將離任的商務部長埃文斯眼下正在對中國進行他任期內的最後一次訪問。埃文斯星期三重申了美國政府的立場,敦促中國採取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埃文斯說:“美國公司和美國政府官員最大的抱怨就是中國固定匯率對公平競爭產生的扭曲的影響。”
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逐年擴大,估計2004年的貿易逆差將超過1500億美元。美國商界因此認為,中國政府通過人為壓低人民幣匯率來增強中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分析人士:人民幣仍面臨升值壓力*
與此同時,歐洲中央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易辛表示,在匯率的問題上,歐元兌美元的匯率調整已經完成,而且已經走得太遠了,要解決美元走軟的問題,關鍵是亞洲,特別是中國。
分析人士認為,易辛的這番話可能會為2月初即將召開的西方七國會議定下基調,在會議召開前,中國人民幣將持續受到升值的壓力。
*拉赫曼:亞洲國家盯著中國*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拉赫曼對本台表示,亞洲國家也都在注視著中國的一舉一動。
他說:“如果中國繼續保持固定匯率的話,其它亞洲國家就不會情願讓自己的貨幣升值,因為它們不願失去自己的出口產品與中國的競爭能力。因此我估計,除非中國讓人民幣升值,否則的話,我們就會看到亞洲國家會紛紛出面干預外匯市場,防止自己的貨幣過份升值。”
*雷姆:美元匯率或再創新高*
星期三美國商務部公布最新貿易赤字後,外匯市場上的美元應聲下滑。《華爾街日報》引述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貨幣策略師雷姆女士的話說,最新貿易赤字的數據可能會引發嚴重的美元拋售,美元走軟的壓力在西方七國集團會議召開前還將繼續,美元兌歐元的匯率可能再創新高。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