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田雨德國報道 / 1月10日下午四點半正,柏林附近一家印刷廠的德國工程師按下了印報機的啓動按鈕。在機器的轟鳴聲中,一張張印著藍色報頭的報紙像流水一樣快速地在印刷機的傳送帶上運行。30分鐘過去,首期兩萬五千份德文《大紀元時報》在歐洲德語區報刊世界中悄然降生了……
總部位于美國的大紀元集團早在2000年以中文《大紀元時報》跨入國際報業市場。四年多來,大紀元集團全力打造全球架構,成功地在世界衆多國家建立了自己的記者和發行網絡,並相繼出版了韓文和英文版周報。2004年12月27日,大紀元集團首次在歐洲推出了《大紀元時報》法文版。短短的兩周之後又再次在歐洲快速推出了第二個西文語种的報紙——《大紀元時報》德文版(Die Neue Epoche),並同步開通了德文大紀元新聞網 (www.DieNeueEpoche.com)。《大紀元時報》德文版以周報形式發行,發行範圍覆蓋德國、奧地利、瑞士三國,其中德國為首期重點發行地區。
* 順應天時 進入市場
首期德文《大紀元時報》以其典雅的版面設計,大幅的圖片吸引了讀者的目光。報紙内容從國際時事綜述到文化娛樂新聞;從經濟分析到體育報道;從健康生活到社會萬象,其中有報社記者的手筆,也有專家訪談;有本地記者的報道,也有國外記者的專稿。在歐洲媒體爲了爭取行色匆匆的路人和年輕讀者,漸漸轉向小報規格的形勢下,德文《大紀元時報》選用了德國主流媒體通用的大報規格。德文《大紀元時報》市場部經理菲舍爾女士對此介紹說:“小報文章大多短小,以時效性和豐富的内容吸引讀者,但很難深入主題。大報傳遞給讀者的通常是一種更加嚴謹的新聞態度,大版面也留下了深入分析探討問題的空間”。
在近年來極少有新興報紙登場,合併風盛行的德語區報界,幾乎沒有人預料到會有一家報社敢于在此時涉足競爭如此激烈的德語報業市場。菲舍爾女士則認爲對市場競爭情況的考量並非一個報社選擇何時進入本地區報業市場的根本因素,真正的決定性因素是“對天時的判斷”。根據菲舍爾的介紹,大紀元集團之所以在此時跨入西方媒體市場,是因爲 “根據我們的觀察,整個世界正處在一個巨大的變化時期,無論是從國際政治格局、自然環境的變化還是從宇宙天體的變遷來看,我們都是處在一個驚心動魄的時代。我們希望我們能夠作爲媒體紀錄下這個宇宙中的巨變,與我們的讀者共同見證歷史,走向未來”。
* 國際架構 全方位報道
原在跨國公司負責市場開發的菲舍爾女士對德語報業市場的飽和並不十分在意。她認爲德語媒體市場儘管報紙衆多,但是話題相對集中,特別是國際新聞過於局限在幾家大的國際新聞社的消息來源之上。其原因在於近年來歐洲經濟疲軟,各報社業績下降,大量報社裁員。在德國現有註冊的七萬名受僱記者當中,僅在過去的一年中就有大約一萬名記者失去了工作崗位。經濟的不景氣造成很多報社不得不首先消減海外記者站的經費,幾家報社合僱一名駐外記者的現象比比皆是,嚴重局限了消息來源。菲舍爾舉例說:“這次南亞海嘯地震,歐洲德語區在印尼、泰國或印度等國有自己的記者站的報社寥寥無幾。而大紀元集團在南亞不少地區設有記者站,前幾年開始打造的全球架構在國際突發事件發生時,就顯出了它的效果。特別是根據我們的分析,在不久的將來,世界上可能會有更大的事情發生。而中國是一個迅速變化中的世界大國,但是同時也是極不穩定的一個區域,德語區的讀者非常關心中國的發展方向。大紀元集團以中文《大紀元時報》起家,所以我們有足夠的對中國事物有經驗的記者來跟蹤中國局勢的變化,滿足讀者的需求”。菲舍爾認爲,在這一點上大紀元與其他媒體相比,佔有相當大的優勢。
* 一手資料 深度報道
德文《大紀元時報》能夠借助中文《大紀元時報》記者團隊的直接消息來源,深入報道亞洲事物的特點在首刊上既有體現。德文大紀元不僅在首期中加印了目前轟動中國政壇的“九評共產黨”第一評的德文版,同時也是首家詳細分析報道中國政府公佈“個人財產對外轉移售付匯暫行規定”,為貪官攜資本外逃開綠燈的德語媒體。
具有思辨型思維習慣的日耳曼民族熱衷於對事物的討論和分析。德語區國家的自由民主制度同時也為社會媒體上這樣一種深入討論的形式得以發展延續提供了保障。德文《大紀元時報》主編莉爾格女士介紹說:“考慮到德語區讀者的思維閲讀習慣,德文《大紀元時報》將會把深入的背景報道作爲重點内容之一。同時爲了適應於現代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形成的快速閲讀習慣,德文大紀元注重副標題和小標題的使用,使用導言突出文章重點並配以大幅圖片來增加深入報道的可讀性”。
“西方社會讀者格外重視對事實的客觀報道”,莉爾格女士介紹說:大紀元是一個國際型的報業集團,獨立於任何政治和經濟利益團體之外,“因此我們在報道選材上不會受任何權利集團左右。我們的宗旨是為讀者辦報。我們要求記者從多角度採訪報道,為讀者提供一個盡可能全面的視角,一個開放思維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