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美珠╱竹市報導
鄭家榴十年前原是一名麵攤老闆,只因外婆留下的遺物 — 三塊玉佩,讓他對玉器等古玩產生興趣,經潛心研究、收藏後,獲得其他玩家的青睞,竟用六百萬元台幣收購他近卅件的珍藏,從此不再擺攤賣麵,改做起古玩買賣。
鄭家榴說,其母親娘家在新竹稱得上是富甲一方,他因為是外婆家的第一個孫兒,所以自幼就備受外婆疼愛。國二時,外婆因為病重,在自知來日無多下,交給他三塊玉佩,交代他要好好收存,日後看到玉就像看到外婆,也因此開啟了他與玉的不解之緣。
鄭家榴幼年住在現今東門市場內,他說,東門市場一、二十年來,一直是新竹地區許多玉石的交換、集貨中心,迄今在市場二樓,仍有許多賣玉的店家存在。
因此在「地利」之便下,他可說從小就在這些玉石店家內玩到大,經外婆啟蒙對玉的喜愛後,更常在此和前輩切磋,學習如何辨認玉石的品質,並開始一點、一點存錢,陸續買下自己喜愛的玉器、古玩。
大約十年前,鄭家榴在西門市場附近頂下一個麵攤,還特別把累積近卅件的玉器、古玩等收藏,請人釘了一個櫃子後,將之一一陳列展示。
這讓他的麵店頓時成為傳統市場內,一個很另類的攤位,自然也就吸引一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客人,慕名前去吃麵,其實只為一瞧其收藏。開店半年後,一位不知名的藥商,在連續到鄭家榴的麵攤吃過幾次麵後,竟直接開價六百萬,要把架上所有陳列品全數「打包」、帶走。
鄭家榴當時還以為聽錯了,但一待確認,立刻二話不說,點頭成交,交易物件並不包括外婆送他的玉石。他坦率的說,這次的玉石、古玩交易,開啟了他對這類市場的眼界,因為當年這些用六百萬賣出的玉器,實際當初買入價格根本不到五十萬元。
看準了投資的方向後,他把麵攤收了,更潛心研究玉石,如今專業從事這方面的買賣,也經常與同好研究如何辨識好玉。
他說,真正上品的玉,質地要緊密,用繩子或頭髮纏綁後,拿硬幣或其他玉石撞擊,不僅聲音清脆、響亮,還猶如銅器般,呈現「玉器銅音」的質地。
此外,有些玉會魚目混珠,用雷射上色,乍看很漂亮,久了就會褪去。檢驗的方式很簡單,只要把玉泡在水中,最慢一個月,就可發現是否會褪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