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5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陳宜君╱特譯﹞
伊拉克民兵砍下平民的人頭,還上網播送殘忍過程的畫面。巴勒斯坦自殺炸彈客在以色列的擁擠公車上引爆身上炸彈。現在,激進份子將俄羅斯北奧塞提亞的一所學校變成屠場。
激進份子對所謂的「軟弱目標」已經變得毫不留情。反恐專家擔心,恐怖份子為了達成最大的攻擊與宣揚效果,不再有所顧忌。以血腥悲劇收場的北奧塞提亞學校人質事件,粉碎原本可能還殘留在激進份子心中的不可將無辜者列為攻擊目標的觀念;國際戰略研究所的恐怖主義專家史蒂文生表示,激進份子無疑正在跨越這道界線。
軟弱目標成為攻擊對象,是恐怖份子為了引起越來越難受到驚嚇的全球民眾注意、極端份子因經驗累積而日益老練,以及目標與內部文化可能並無交集的恐怖團體互相串聯所產生的結果。
英國國防部智庫「皇家三軍聯合研究所」國土安全研究部門主管貝爾指出,極端份子越來越了解如何才能達到所要的效果。反恐專家古納拉特納也表示,在欲脫離俄羅斯獨立的車臣共和國,激進份子逐漸採取「開打」或中東地區恐怖團體的手段,包括炸毀清真寺、攻擊運輸設施、摧毀飛機,以及現在的大規模挾持人質等。
專家表示,恐怖份子鎖定軟弱目標的趨勢可能無法遏阻。一九六○年代末期的巴勒斯坦劫機客是攻擊民航客機的鼻祖,愛爾蘭共和軍在七○年代率先利用汽車炸彈發動攻擊,八○年代的黎巴嫩回教什葉派民兵利用綁架製造最大的恫嚇效果,使館、政府建築與擁擠的地鐵站則在九○年代成為攻擊目標。巴人激進份子最先廣泛採用自殺策略,利用志願一死的人製造恫嚇優勢。現在的回教極端份子則開始利用砍頭和上網散佈血腥畫面為手段,製造更大的恐懼與厭惡心理,使部分國家的政府面臨自伊拉克撤軍的壓力。
極端份子手段越來越殘忍、嚇人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國際社會經歷九一一事件後,以往會引發人神共憤的手段如今顯得相對平凡無奇。埃及的回教極端主義專家拉胥溫表示,民兵現在為了對付敵人,無所不用其極,包括挑選學校、地鐵等軟弱目標下手。
不過這種策略可能引發反效果。愛爾蘭共和軍因造成大量平民死亡而飽受抨擊,現已將目標改為造成經濟損失,會在事前發佈攻擊警告,以減少傷及無辜。
北奧塞提亞學校人質事件爆發後,許多借重恐怖手段的團體都表示,他們絕不會刻意鎖定學童攻擊。回教的可蘭經告誡信徒,即使是異教徒的小孩,也不該殺害。巴人民兵組織「阿克沙烈士旅」也對前述學校人質事件表示震驚,表示該組織既不認同、也絕不會做出同樣的行為。
(取材自美聯社 )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