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4日訊】〔自由時報編譯王錦時、記者鄭琪芳╱綜合國內外報導〕美國、中國等21個亞太經合會(APEC )的會員國都支持彈性匯率,並表示歡迎APEC會員國對彈性匯率採取的步驟。
率員出席APEC財長會議的財政部長林全,昨日與美國、加拿大、南韓及菲律賓等4個經濟體舉行雙邊會談,其中,南韓為明年APEC財長會議的主辦國,林全特別建議其將稅基侵蝕所衍生的問題,列為下一屆APEC財長會議的議題。
亞太經合會各會員國的財長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召開第11屆財長會議,在公報中會員國把彈性匯率當作目標。這份公報指出:「各國部長歡迎在區域及國家層次採取措施,發展資本市場,強化銀行體系,將有助於有些經濟體的資本流動更自由更穩定。」
美國與歐洲一直希望中國改變人民幣緊盯美元的外匯政策,美國財政部次長泰勒對於會員國支持彈性匯率感到高興。
中國政府已經表明最終會轉向自由浮動的外匯體系,但是沒有提出時間表,只說需要支撐國內的銀行體系,才能讓人民幣自由兌換。
而IMF也在週三警告指出,中國雖然已經降低其經濟過熱的風險,但仍無法確保經濟「軟著陸」。IMF並強調,中國不應「不當延後」實施人民幣彈性匯率。
另外,APEC財長會議昨日也討論「全球區域總體經濟發展」、「於開放的APEC區域下永續成長的財政政策」及「資本自由活絡移動環境下之制度建構」等議題。
在「全球區域總體經濟發展」議題方面,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及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對總體經濟發展提出報告,強調2004年經濟復甦肇因於美國就業增加、中國的強勁出口成長及日本消費復甦等,並預測2005年全球經濟仍有4%左右成長,但提醒所有會員應審慎評估通貨膨脹壓力及貨幣政策的審慎執行,更應密切注意及因應石油價格上漲及市場利率變化可能衍生問題。
至於「開放的APEC區域下永續成長的財政政策」議題部分,則強調財政紀律,以及穩健的財政政策對於長期經濟成長及總體經濟穩定的重要性,而穩健的財政政策有助於確保國際資本市場之持續參與,並降低外部衝擊。
有關「資本自由活絡移動環境下之制度建構」議題,則提醒各資本輸出國家及國際組織宜設法降低短期融資及短期投資資金不穩定流動,對經濟的可能衝擊,且宜建立風險成本意識,並避免短期資本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