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27日電)中國考古專家在甘肅河西走廊西河灘遺址發現一個面積約兩百平方公尺的牛羊圈遺址和一批石刀、石斧等農業生產工具,顯示在四千年前,甘肅河西走廊就已出現農牧兼營。
新華社今天引述西北大學考古系教授趙叢蒼說,截至目前,還沒有牛羊圈遺址在原始聚落中出土,在西河灘遺址兩種情況都出現,表明當時的西河灘人已經有農耕定居,並從事畜牧養殖。
報導說,考古現場有大小牛蹄印和羊蹄印清晰可見,在蹄印的周邊,還發現了許多牛羊骨骼和柱洞痕跡。趙叢蒼說,柱洞是古建築的痕跡,表明當地的牛羊是圈養。
另外在新發現的燒烤坑、儲藏坑和墓葬中,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些石刀、石斧等農業生產工具及少量的陶器、玉器等。趙叢蒼說,考古資料証明,農耕和定居往往在一起,石刀、石斧的出土,証明當時的西河灘人已經開始農耕定居生活。
西河灘遺址位於甘肅省酒泉市清水鎮中寨村附近,是西氣東輸工程甘肅段沿線發現的一處大型史前文化遺址,距今約有四千年,是迄今甘肅省西部地區發現最大的一處原始聚落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