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日訊】鄧小平如果不死,八月二十二日是他誕生一百周年,中共在這個日子掀起全國性的歌功頌德,紀念這位「世紀偉人」,活動延伸至香港,讚揚他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貢獻。西方傳媒卻向本刊多次提出問題,爲甚麽一個下令向學生開槍的人,還這樣值得紀念?
本欄一九九七年三月號文章《皇帝死了,皇帝萬歲!》曾指出,紀念鄧小平是製造皇權永存的印象。中共統治中國五十四年,可以分爲毛澤東、鄧小平兩個時代,恰好各占二十七年,毛後迄今,內外政策的基本路線是鄧小平生前奠定的,江澤民乃至胡溫執政以來,全無實質性改變,甚至所謂第三代、第四代接班人都是鄧生前所欽定,鄧是今天中共統治權力的來源──這是對鄧感恩戴德的根本原因。
今天,人們對中國制度的最大不滿:經濟畸形發展而政治改革保守與退化,究其根源,障礙在於鄧小平。他們越是恭維鄧,越是表明政治改革沒有希望。鄧死已有七年,當權者的資訊,一直是忠於鄧小平。元老李銳在十六大時披露過一段內幕,鄧在江接班時告誡說:「毛在,毛說了算;我在,我說了算,甚麽時候你們說了算,我就放心了。」江澤民正是遵循鄧的遺囑行事,大權獨攬,而胡溫也看不出有任何膽略敢於背離毛鄧相襲的專制路線。鄧曾鮮明而強硬地拒絕「三權分立,議會民主」,即將舉行的四中全會,明說是「改善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哪有甚麽尋求政改的「突破」?
最近,李光耀在新加坡回憶鄧對他談到六四事件時說:「如果需要我開槍阻止二十萬學生,才能避免中國陷入另一個一百年的混亂,我就必須這樣做。」這段話表現非常典型的鄧小平專政的風格與特色:有異于毛的冷酷與狡詐。就像一九八二年他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談收回香港的那段名言一樣:「九七年不收回香港,我們就是李鴻章,就要下臺,退出歷史舞臺。」也像他多次對外國人說,「中國搞多黨制,就會出現文革那樣的全國內戰,天下大亂。」既義正詞嚴又危言聳聽。今天底氣不足的江澤民、胡錦濤沒有魄力這樣嚇唬外國人,但鄧的遺訓,他們必定刻骨銘心。
在國家統一問題上,鄧的繼承者們念念有詞,大捧「一國兩制」。本刊十多年來發表過許多報導、訪問和評論,分析過這項「偉大理論」的來源、輕率和自欺欺人。再沒有比中共在香港問題、臺灣問題上的作爲更令國際社會貽笑大方的了,而這一切進退失據、信口開河而又無可奈何,都源出於鄧留下的遺産。治理一個充滿如此複雜而深刻的矛盾的大國,使之真正納入現代文明之列,中共領導人不能擺脫和突破對鄧小平的迷思,豈有明天可言?
——《開放》2004年9月號社評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