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彭莉香/日本報導.攝影
隱身在日本滋賀縣信樂桃谷的美秀美術館,猶如一座山林中的藝術寶庫;這也是世界級建築大師貝聿銘融合自然與建築的佳作。光是看建築,這裡就值得你千里迢迢走一回!
美秀美術館(Miho Museum)為日本神慈秀明會的創辦人小山美秀子創立的。出身紡織世家的美秀子,本身也是收藏家,為了將畢生豐富的收藏與大眾分享,便在一九九○年聘請建築大師貝聿銘,在僻靜的山林中興建一座私人美術館。
經過多次實地勘查,貝聿銘決定要建造一座「被自然環抱融合,並結合傳統與現代的東西合璧建築」。當他在美秀子面前寫出「桃花源記」四個漢字時,兩人會心一笑,一座世外桃源般的藝術空間,於焉誕生。
藝術與建築跨界結合
前往美術館沿路,盡是原始山林風光,讓人油然升起「欲窮其林」的好心情。從接待中心到美術館得走上將近二十分鐘,的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赫見世外桃花源的連連驚喜。
一開始,道路兩旁是成排的櫻花林,接著穿越一條長約五百公尺的大隧道,隧道中,以鋁質壁材與燈光相互輝映,充滿時代感。「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一座猶如現代雕塑品的橢圓型吊索大橋橫跨山谷,天空被鋼筋線條切成橢圓形,視覺盡頭是兩座猶如飄浮在森林中的玻璃屋。走進其中,大片玻璃帷幕落地窗外,老松、光影與遠山綠林,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大師精心經營出來的絕景,讓人真有種遇見桃花源的恍惚。
當初,貝聿銘為了不破壞這裡原始的自然景觀,想出了將美術館隱身在山底下的設計,然後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歷時六年打造美秀。
他捨棄了原有的聯外道路,轉而鑿穿山脈挖出隧道,以吊橋與之相連成;接著為了將百分之八十的建築藏在地面下,用盡人力將整座山頭移走,等到建築物全部完成後,再將原來的土石,連同上頭的一草一木運回來覆蓋上去;如今看到這座已復育五百多種植物的翠綠青山,實在很難想象裡頭隱藏著一座藝術殿堂。
豐富館藏 由絲路西進
小山美秀子原以收藏日本古美術品為數最多,尤以茶道用具最為豐富;後來在貝聿銘的建議下,她已擴大收藏的範圍,以絲路為中心,蒐羅中國、南亞、中亞、西亞、波斯、埃及、希臘、羅馬等古文明發源地的藝術品。一萬八千平方公尺的美術館內,館藏超過兩千件。
其中不可錯過的珍品,首推來自巴基斯坦、身高兩百五十公分的犍陀羅佛立像,年代可追溯至西元二世紀後半。全世界至今只挖掘出兩尊犍陀羅,除了美秀之外,另一尊現存於巴基斯坦的白夏瓦美術館。
藏於美秀的這尊犍陀羅,從頭髮到體態的雕刻手法,俊美細膩,考古學者據以判定它應該是犍陀羅藝術高峰期、加爾斯卡一世王朝(KaniskaI)所完成的作品。
此外還有以純銀鑄造的埃及隼頭神像(西元前1295-1213),表面以黃金裹飾,精緻的肌肉雕痕,以青金石與水晶鑲嵌而成的五官及假髮,充滿法老的威嚴與力量,是世上現存唯一一尊以純銀鑄造的埃及神像。
從古亞述王朝遺址裡挖掘出來的亞西里亞王宮浮雕,則是除了大英博物館,難得一見的私人收藏的亞述王國歷史精品。
雖然美術館主要展示空間都在地下,從展示空間、投射燈光,甚至參觀動線的設計,無不淋漓盡致地展現藝術品的精髓面貌,可以看出貝聿銘在藝術領域的用心經營。一路跨過東西古文明的歷史,細細鑑賞也要花上大半天。這種讓身心同感滋養的感受,讓人一點都不覺得累。
一趟藝術巡禮下來,走回來時路,發現眼前又是另一番美景。這樣的感動,只有在美秀美術館,才能找到。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