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環境、風險 日益惡化

標籤:

【大紀元8月2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珮華╱台北報導〕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昨天發表「中國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整體投資環境與投資風險都較去年惡化,中原大學企管研究所教授呂鴻德表示,近期中國缺電、缺煤情況嚴重,加上經濟成長無可避免引發的投資風險,導致整體投資環境下降。

計畫主持人呂鴻德表示,據估計,中國缺電的窘境到2006年還無法解決,現在正是吸引台商回台投資的最好時機,調查中也有54%的台商願意根留台灣,46%的台商選擇擴大中國投資,顯示台商兩岸分工已成趨勢,政府應把握此一時機「將台商找回來」。

電電公會的「中國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今年邁入第5個年頭,調查期間是從今年1月到6月底,共計回收2364家台商問卷。

由於今年上半年中國宣佈採取宏觀調控措施,該政策對投資環境的衝擊可望反應在報告中,調查結果頗令外界矚目。

投資環境方面,呂鴻德將投資環境分為55個指標,與去年相比,超過5成的指標下滑,顯示中國投資環境惡化,呂鴻德分析,水電等自然環境與基礎建設環境惡化是導致中國投資環境惡化的主因,事實上根據歷年調查,中國整體投資環境近3年來均呈現下滑趨勢,包括基層勞動力缺乏、國營企業民營化進而排擠外資,都是台商頭痛的問題。

投資風險方面,38個指標中高達27個指標都較去年下滑,顯示投資風險提高,其中中國企業信用不佳,欠債追索不易、當地員工缺乏敬業精神、當地資金籌措不易、適任員工招募不易等,是台商認為最嚴重的中國投資風險。

此外,呂鴻德也指出,經濟學人雜誌曾統計,平均國民所得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間國家,社會穩定度最差,中國平均國民所得已跨越1000美元,加上貧富差距大,低所得階級對高所得產生的忌妒產生所謂的「紅眼症」現象,已經對社會穩定度造成威脅,從整體投資環境較2003年惡化來看,中國未來是「屈膝」再跳躍,還是「斷崖」下墜,值得觀察。

因此他建議,台商在投資前應審慎評估當地投資環境與風險,面對水電基礎建設的欠缺,應有分散風險的投資規劃,並朝向產業升級的兩岸分工模式發展,在宏觀調控之下,台商絕不能盲目擴張投資。

相關新聞
俄羅斯媒體稱墜毀飛機原計劃撞核電廠總統府
工行被指涉違規貸款 前高層依然官運亨通
中國農民調查(31)  牆內開花牆外香(之一)
華盛頓時報:美太平洋軍區司令案顯示對中國強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