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3日訊】〔自由時報羅彥傑綜合報導〕華盛頓時報22日報導,熟悉東亞石油供需的專家在最近於華府舉行的學術會議上指出,俄羅斯對東亞的石油出口可能會促成此一歐亞大國與該地區的再整合,並為這個敵對歷史悠久且能源需求日增的地區帶來更多的安全與穩定。
總部設在賓州的能源暨環保組織「FSI能源」總裁費特說,在俄國因蘇聯瓦解而淡出東亞十多年後,能源問題將使得俄國能與東北亞統合並具有影響力。費特是在7月22至23日在「威爾遜國際學人中心」的俄亞關係會議上做上述表示。
若干學者指出,值此亞洲能源需求大幅擴張之際,擁有全球最多天然氣蘊藏量以及全球第八大石油蘊藏量的俄國,可能會利用能源貿易來改善與亞洲國家的雙邊關係。建立跨越西伯利亞與庫頁島至中國、日本與北韓半島的油管,將會讓本區域的關係更加緊密。
日本、南韓與台灣等工業化國家都缺乏天然能源,而且高度仰賴外國石油進口。中國去年並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僅次於美國。
根據美國能源部能源資訊署的預測,亞洲的石油需求會超過西方工業國二至三倍。
亞洲大多數的石油進口都來自中東,但隱隱浮現的伊拉克危機與恐怖主義已讓外界擔心會干擾石油供應。一般國家的做法是分散石油進口來源,而俄國能源市場即是一個頗具吸引力的替代選擇。
若干專家指出,用管線運送天然氣會比從中東進口石油來得便宜,而且可降低東北亞的外匯負擔。
將能源貿易與發展遠東經濟列為第二任期施政優先的俄國總統普京,即將決定是否要建立連接西伯利亞東部城市安加爾斯克與中國大慶的油管,或者是另一條連接至不凍港納霍德卡港、輸往日本的管線。據說俄國國營石油運輸公司傾向選擇安納線。
另外,一般預料俄國會自2008年起開始透過預定的管線「庫頁島一線」輸送天然氣至日本。日商三菱與三井則與荷商殼牌公司合夥進行「庫頁島二線」計畫,準備發展俄國第一座液化天然氣廠。
對一直缺乏全盤亞洲政策的俄國而言,處理能源問題時,地緣政治的考量可能要大於地緣經濟。諸如安納線等尚在擬議中的管線讓莫斯科頗為心動,因為它們繞過中國,不會讓俄國過度依賴這個曾經關係緊張的敵對國家做為石油外銷的出口點。
英國李斯特大學教授布瑞德蕭說,俄國與亞洲鄰國過去並無多邊合作的歷史,俄亞關係的特色是競爭與利益衝突,所以莫斯科可能會選擇簽訂雙邊協定的方式。譬如俄國與中國、日本與南韓的貿易額均呈現出高速成長。
不過,俄國供應石油的變數在於政府對本國能源產業介入過深,最近俄國最大石油公司尤克斯被控逃稅所引發的爭議,讓國際原油價格迭創新高即為一例。
儘管如此,俄國還是可能對整個東亞地區做出正面的貢獻,而且在安全問題上發揮的空間可能遠比在經貿問題上來得大。
專家指出,包括北韓半島、台海在內的區域敵對氣氛,讓東亞的合作前景蒙上陰影,而且營造出充滿不確定感的安全環境,因此各國都開始進行「安全避險」的工作,這給予俄國在本區域一個可乘之機。
簡言之,由於亞洲各國都用戰略的角度看待能源,而市場又在解決能源問題上扮演重要角色,讓俄國得以利用本身的豐富能源來穩定區域緊張關係。譬如當北韓依賴鄰國提供天然氣延續經濟命脈時,其與鄰國衝突的可能性就會大幅降低。(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