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雲:中國是金牌大國 但不是體育大國

林思雲

標籤:

【大紀元8月22日訊】——中日體育對比

在中國,體育是貴族的東西,與一般老百姓無緣。現在中國各類體育場館的數量超過60萬個,人均體育場地近1平方米。這看上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數位,似乎中國體育的發達程度不比發達國家差多少,可是中國體育的內容卻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中國的體育場館,67% 是教育部門所有,25% 爲體委等系統所有,都是封閉在高牆之內,不對一般老百姓開放的專業訓練場。

  2002年,中國老百姓真正可以利用的體育運動場地,人均只有0. 006平方米。中國人在公園、馬路邊鍛煉身體的街景,是中國的一大特色。爲什麽中國老百姓在公園、馬路邊這樣本來不應進行體育活動的地方鍛煉身體呢?就是因爲沒有對他們開放的體育運動場地。

  日本的體育人才培養基本上是在業餘體制下進行的,國家沒有體委的機構,也沒有專款專項的資金。和中國的貴族式運動員相比,日本運動員訓練的條件要差很多,他們沒有專門的訓練場地,沒有專職的教練,更沒有專門的經費。運動員要自己出錢租借訓練場地,要自己出錢請教練,一般人如果找不到經濟資助,自己是無法承擔這些費用的。

  而對於射擊、皮划艇等冷門的體育運動,由於缺少人氣,很難找到願意出資贊助的大公司或大款財閥。因此在日本,冷門的奧運專案因爲搞不到經濟贊助,所以運動員很難進行認真系統的訓練,自然難拿金牌。相反中國是金牌戰略,只要有奪牌的希望,中國政府就會不惜投入重金建場地,買器材,請教練,這些都讓日本的運動員羡慕得要死。

  我說中國奪金牌的專案,都是日本不重視的專案,就是這個理由。日本體育不像中國那樣有國家隊,專業化訓練,日本參加奧運會的個人選手,往返路費、旅館住宿費等,全要運動員個人掏腰包負擔,國家不出錢。日本運動員搞體育,不但不賺錢,反而是要貼錢的。以前日本對奧運會獎牌獲得者也沒有獎金,近年來在一些人的呼籲下,總算給奧運會獎牌獲得者發獎金了,但是數量並不多。

  日本今年的奧運會獎金標準是:金牌300萬日元、銀牌200萬日元、銅牌100萬日元。日本一般人的年收入在400萬日元以上,因此300萬日元金牌獎金,還不到普通人一年的工資,只是象徵性的獎勵。而中國今年的奧運會獎金標準是:金牌20萬人民幣、銀牌12萬人民幣、銅牌8萬人民幣。對於中國一般老百姓來說,20萬人民幣的獎金是一個很大的獎金。

  雖然日本體育是業餘體制,但日本足球是個例外。因爲日本把足球職業化以後,職業足球隊靠比賽可以賺錢,解決了經費問題,因此日本足球運動員的訓練條件就很好,甚至好于中國足球運動員。現在日本足球熱,國內俱樂部聯賽的觀衆入場率在80% 左右,所以職業足球隊靠門票,轉播等收入,相當賺錢,職業球員的收入也很高,因此吸引了很多加入職業足球。

  中國國內的足球俱樂部聯賽的觀衆入場率從不對外公佈,但觀衆人數少是明擺的事實,一場球賽幾千,甚至幾百觀衆,很多人還是使用的贈票,真正買票看球的人很少。中國球迷爲什麽不去看球?因爲儘是黑哨,假球,比賽結果事先已經商量好了,欺騙觀衆,因此沒有多少人願意花錢去看騙人的比賽。

  包括日本在內的西方國家,由於體育不是職業,所以某項體育運動成績的好壞,和這個體育運動在國內的人氣程度成正比。比如日本的足球成績上升了,直接反映出足球運動在日本國內的人氣程度上升了,參加足球運動的人數增加了。1970年代,日本出現圍棋熱,圍棋愛好者達到1200萬人,所以那時日本的圍棋水平較高。但因爲圍棋比較枯燥,一場圍棋戰決出勝負需要很長時間,因此日本的圍棋愛好者人數逐年減少,目前日本的圍棋愛好者已降爲300多萬人,因此日本的圍棋水平也自然下降了。

  中國卻是例外,中國的很多體育強項,在國內卻很少有人參加這項運動。比如中國的強項體操,有幾個中國人可以到體育館去練體操?這次奧運會,中國的皮划艇是有實力爭奪金牌的專案,可是99. 99%的中國人根本沒有見過皮划艇的實物是個什麽樣子。中國女排奪冠,可是中國8億農民從來就沒有見過,更沒有摸過真正的排球。

  中國是體育大國嗎?我看中國只是金牌大國而已。

(8/22/2004)

──轉自《新世紀》(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林思雲:奧運金牌已經變成汲取國家金錢財富的陷阱
「美國千禧一代」CEO:中共利用美媒攻擊神韻
肯尼迪中心炸彈威脅與神韻起訴案的關鍵
人權律師:對批評法輪功者的回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