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訊盈科三年解僱二千多人

同業競爭+工序逐步北移

人氣 23
標籤:

【大紀元8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思婷報導)香港電訊業龍頭大哥「電訊盈科」(電盈)12日再度解僱71名員工,由2001年至今,已有起過2000名電盈員工吃了「無情雞」。電盈職工總會批評電盈在有盈利的情況下裁員,是沒有負起社會責任的做法。工會擔心工序逐步北移,現職員工也難逃被裁的厄運。

今次被裁的員工全部都是客戶服務中心的職員,包括處理投訴和技術支援的職工,被裁的員工12日早上上班時獲通知即時離職。電盈工會約十名代表12日下午手持橫額和標語牌,遊行到電盈位於(魚則)魚湧的總部門外抗議,批評電盈在香港經濟復甦以及公司有盈利的情況下,仍然要裁員。

*未負起社會責任

電盈職員協會顧問黎偉進指責電盈在有盈利的情況下仍然裁員,是罔顧員工生計,根本沒有負起社會責任。他說,電盈裁員即是製造失業人口,同時致使家庭失去經濟支柱,被迫要去申領綜緩,因而增加了政府和社會的負擔。他還提出警告,指電盈一而再的大規模裁員行動,嚴重打擊員工士氣。

電盈職員協會主席葉岳峰則擔心電盈會繼續有裁員行動。他說,電盈在廣州有服務站,隨著公司將工序逐步北移到國內,本地員工勢必受到影響,甚至被解僱。
香港大公司將部分業務北移漸成趨勢,例如許多銀行都將後勤部門轉移到內地,以減低經營成本。繼滙豐將後勤部門搬到廣州後,東亞銀行、萬國寶通銀行等也計劃在將與電腦資料有關的部門北移廣州。

*內部調配取代裁員

電盈職工總會主席梁定濤亦批評電盈在有盈利下仍然裁員。他對資方的做法表示強烈不滿及譴責。他不同意公司以員工的技術不符合要求,作為解僱的理由。他認為,電盈是在「割喉式」大減價競爭下,解僱員工節省開支。他形容目前電盈員工的士氣極度低落,並指電盈應該有社會責任,透過內部調配或進行培訓解決問題,不應該裁員。

工會並要求電訊管理局檢討開放電訊專權的政策,避免行內惡性競爭,為電訊業帶來不良影響。

電盈前身「香港電訊」的專營權於1995年6月30日屆滿,與其他3家公司,即新世界電話有限公司、香港新電訊有限公司及和記廣訊有限公司獲發牌照,以競爭形式提供本地固定電訊服務,香港電訊壟斷電訊服務業的歷史終結,電訊服務進入「三國時代」。「盈科數碼動力」在2000年8月收購香港電訊,變身為「電訊盈科」。電訊局長再於2002年1月宣佈自2003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開放固網服務市場政策的詳情。政府不會預設發牌數目。固網電訊服務的競爭更加白熱化。

據報導,今次被裁的71名電盈員工除獲得按勞工法例的補償外,也按年資每服務一年多給半個月薪金的賠償,最多賠償額為六個月。被裁減的員工月薪平均只有5,000至8,000元。

*每次解僱數百人

電盈第一波大裁員行動於2001年7月4日揭開序幕,為節省每年1.25億元的薪資,共有340人被開刀。電訊盈科表示,今天裁減的340名高薪職員(平均月薪約3萬元)。才過半年,2001年12月5日電盈再以節省成本為由,解僱第二批總共506名職工, 再省下1.9億元。2002年3月25日,傳出轟動整個香港社會的噩耗,有858電盈員工在一夜之間失去工作,公司的理由是「以使營運架構達至效率目標」。

接著第四波的裁員行動於2002年11月20日傳出,電盈宣佈2003年1月成立全資附屬公司Cascade Limited(萃鋒有限公司),承辦電盈的網絡運作、保養及支援服務,並開拓亞太區業務,現職網絡客戶服務業務逾3,000名員工將被安排轉職往新公司。據悉,轉職員工被減薪一成至三成不等。電盈亦因此裁減多個部門不同職級的529名員工。至此電盈已炒了2,233人魷魚,2000幾個家庭的經濟受到影響。

電盈的員工渡過了2003年的平安穩定期,當大眾以為裁員風暴已經停息時,距料12日裁員的戲碼仍未落幕。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傳言切尼解僱醫生 為退出競選找下台階
英情報官因指責首相被解僱
亞洲盃: 沙特出局教練被炒
大班:與俞琤不再是朋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