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羅浮童軍日行一善 協助嘉邑行善團造橋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8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1日電)第十二屆世界羅浮童軍大會第五分營區(嘉義地區)的四十個國家伙伴,今天紛紛捲起衣袖,加入嘉邑行善團興建第三百座橋樑的工作,體會世界童軍「日行一善」的精神。

世界羅浮童軍大會每四年舉辦一次,今年首度在亞太地區舉行,而且是由台灣承辦,這次有九十二個國家、三千多名羅浮童軍參加,並在台北、新竹、台中、彰化、嘉義、高雄等六個分營區舉行活動,最後再轉往東華大學的主營區會師。

嘉義營區隸屬於第五分營區,負責接待四十個國家、兩百七十位外國羅浮童軍。這些外國友人昨天下午陸續駐進嘉義地區之後,今天上午就馬上捲起衣袖,加入嘉邑行善團的造橋工作。

世界羅浮童軍成員今天搭乘遊覽車,前往嘉義縣竹崎鄉「仁泰橋」工地,大家冒著南台灣的烈日,挑土、擔石、扛著水泥包,協助地方造橋,以實際行動服務社會,體會世界童軍「日行一善」的精神。

雖然有許多羅浮伙伴都是第一次拿起圓鍬、鋤頭、畚箕,但是在嘉邑行善團成員的教導下,很快就學會使用技巧,並且認真的投入造橋工作;有些女性伙伴儘管香汗淋灕,但是仍努力耙土石、挑擔子,一點也不亞於男性成員。

來自列支敦斯登Liechtenstein的Patrick Heeb(男),以及來自英國United Kingdom的KathrynPennell (女)不約而同的表示,嘉邑行善團從事造橋鋪路的社會公益活動,與世界童軍「日行一善」不謀而合,能夠與嘉邑行善團成員一起分享奉獻的快樂,是很難得的經驗。

為了慰勉世界羅浮成員的辛勞,嘉邑行善團成員李蕭碧蟾老太太特地煮了一大鍋的白木耳枸杞湯與外國伙伴們分享,來自墨西哥Mexico的Renata A. Gutierrez喝得津津有味,並表示台灣人的熱情,令她永生難忘。

而來自瓜地馬拉Guatemala的Rennato Teilo、來自墨西哥Mexico的Marcela Goerrero Serrano,以及來自葡萄牙Portugal的Ana Almeida等人,則對於嘉邑行善團成員頭上戴的斗笠非常感興趣,紛紛拿出自己國家的帽子與行善團成員交換斗笠,表示要帶回自己國家當紀念。

世界羅浮童軍今天協助興建的「仁泰橋」,是嘉邑行善團建造的第三百座橋樑,橋樑全長七十一公尺,寬十二公尺,工程費預估新台幣一千兩百萬元,完工後將改善竹崎鄉和平村牛稠溪兩岸的交通。

嘉邑行善團成立於民國五十四年,以社會服務(造橋)及慈善活動(施棺)為宗旨,曾於民國八十四年獲菲律賓「麥格塞塞獎」,行善事蹟也被列入全國國民中小學及高中二年級公民道德行善教材,造橋功德金每人每三個月只要奉獻新台幣一百元。

相關新聞
世界羅浮童子軍會 近百年首次在亞洲舉行
台灣女孩夢中情人 馬英九:不知如何回答
美日首輪關稅會談 川普:取得重大進展
美國會發布報告:Deepseek是中共最新工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