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六第十六屆奧運 首度在南半球澳洲舉行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7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31日電)為幫助奧林匹克運動在全球有更大的發展與傳播,國際奧會決定一九五六年第十六屆奧運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市舉行,這是奧運自一八九六年開辦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在歐美兩洲以外舉行,又因澳大利亞規定外國馬匹入境須隔離檢疫半年以上,使馬術比賽改到北歐瑞典斯德哥爾摩市舉行。

由於南北兩半球季節相反的因素,第十六屆奧運於一九五六年11月22日到12月8日在墨爾本舉行,馬術比賽則提前於6月11日到17日在斯德哥爾摩舉行,也使第十六屆奧運會創下現代奧運會史上唯一一次在兩個城市、兩個大洲、兩個不同季節舉辦的紀錄。

距今四十八年前的第十六屆奧運會,由於不尋常的比賽時間加上錯綜複雜不尋常的國際政治背景,賽前可說一直籠罩在陰影下。前蘇聯在10月間入侵匈牙利,引起西班牙、荷蘭、瑞士等國拒絕參賽,以抗議帝國主義者參加和平的奧運會;以色列出兵西奈半島,介入蘇伊士運河並爆發戰爭,蘇聯聲稱要協同埃及參戰,英法威脅要幫以色列打仗,埃及、黎巴嫩、伊拉克選擇退出奧運表達抗議,以色列在戰火下也未參賽。

一九五四年才被國際奧會接納加入為會員的中國大陸,也在第十六屆奧運前杯葛中華民國台灣使用國旗、國歌、國號參加奧運,而宣佈退出奧運,直到一九八四年才再回到奧運會場。台灣則派出二十一名男運動員,參加田徑、籃球、舉重、拳擊、射擊五項比賽。東西德分裂的兩個國家則在國際奧會奔走下,首度合組為一個代表團參賽。

國際奧會九十一個會員體有六十七個會員國家、全體選手三千一百八十四人參加第十六屆奧運(其中包括女選手三百七十一人),比起前面兩屆奧運的選手人數減少相當多,但仍一共舉辦田徑、游泳、足球、現代五項、帆船、體操、擊劍、划船、籃球、射擊、角力、自由車、舉重、曲棍球、拳擊、輕艇、馬術等十七種運動一百四十五項比賽。高棉、衣索比亞、斐濟、肯亞、賴比瑞亞、馬來亞、烏干達等七個國家則是首次參加奧運。6月馬術比賽則有二十九國、一百五十九名選手參賽。

開幕典禮在擁有十萬四千觀眾席的墨爾本主運動場舉行,由十九歲的澳洲田徑選手克拉克點然燃聖火,這個聖火傳來不易,是從希臘雅典奧林匹亞取得火種,首次坐上飛機傳遞,飛越二萬一千多公里,到達南半球大洋洲的墨爾本,克拉克則是一英里跑的世界紀錄保持者,且在接下來的十年內締造同一項目的十七次世界紀錄。

開幕典禮也由樂隊演奏了旅居巴黎的波蘭作曲家日比薩克創作的奧運會新會歌,原來奧運會會歌雖然很優美,但原來作曲者理查‧史特勞斯對希特勒曾經讚嘆不已,使國際奧會決定重新徵集新的會歌作為替代。

美蘇兩個軍事強權不僅在武器上競賽,蘇聯加入奧運競技場後,一向主導獲得奧運最多獎牌的美國遭到強勁對手,在墨爾本奧運會中,蘇聯第一次以三十七比三十二的金牌數領先美國,總獎牌數九十三面也超過美國的七十四面,奪得第一名,蘇聯單靠體操就贏得十面金牌,尤其體操選手拉蒂妮娜贏得四金一銀,更成為這一屆奧運奪得金牌最多的選手。匈牙利女選手凱萊蒂奪得體操三金二銀,則並列獎牌數最多選手之一。

由於兩強競爭氣氛濃厚,使第十六屆奧運會成績耀眼,一共出現十六項 世界紀錄和五十六項奧運會紀錄,田徑三十三個比賽項目中,有二十八項紀錄翻新,其中有五項破世界紀錄。舉重七個量級也有五個量級成績打破世界紀錄,也是因蘇聯和東歐國家選手加入而提升。

第十六屆奧運會還值得一提的是閉幕典禮,澳大利亞有一位來自台灣的青年木匠學徒John Ian Wing,建議奧運閉幕時不要像開幕典禮一樣由各國各自排序繞場,應改為將各國運動員打散並一起繞場,象徵奧運的團結友誼和諧精神,這項建議獲得採納,使奧運會第一次在閉幕時讓所有選手不分國籍混在一起,共同度過奧運最後時光,後來被國際奧會列為閉幕典禮模式,一直沿用到現在。

相關新聞
奧運加油團縮水 體委會政策急轉 旅行社慘賠一千萬!
國際奧會主席羅格奧運捨貴賓房就選手村
美馬術女騎士和負傷座騎挑戰奧運
雅典奧運村正式開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