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笙:用笑容坦然面對——憶小凱叔叔

吳笙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7月28日訊】看著小凱叔叔痛楚的樣子,我總是忍不住想,他每天經歷的竟是怎樣的一种煎熬。

小凱叔叔每天都因為疼痛,難得吃上一整頓飯,難得睡上一整夜覺。每晚睡前,他都會听舒伯特的小夜曲,和著小娟阿姨誦讀圣經的聲音。音樂与宗教的和諧,靜夜与愛侶的陪伴,那一顆心在頑強地戰胜著肉體無邊的痛楚。

今年三月十六日到四月十三日,小娟阿姨陪小凱叔叔,從墨爾本來洛杉磯治病,住在我們家。在失望与希望、痛苦与歡笑中度過每一天。

小凱叔叔剛見到我,就笑著說,“還記得嗎?1983年,你在蘇州還給我跳舞呢!那時你才五歲吧?你爸爸當時在蘇州養病,我去看他。我們是老朋友了。是無話不說的老朋友啊!”我只記得1998年我剛到美國,小凱叔叔來紐約看我爸爸,我們見過一面,儿時的事只有依稀的影子了。

我從中國帶回兩本書,《往事并不如煙》,《中國農民調查》。小凱叔叔讀了后認為寫的很好。他和我們談起儲安平,他說:“儲安平那時就說,國民党的民主是多和少的問題,共產党的民主是有和無的問題。真是看得透徹”。他又說,“中國現在的領導人有進步,沒有像毛澤東當年那樣干了那么多坏事”。談起《中國農民調查》,他不由的感慨:“為什么改革這么多年了,干部還這么橫行霸道,農民還這么苦?”說著說著,他又痛楚地回房間躺下了。

從朋友處借來紀錄片《中國:一個世紀的革命》(China – A Century of Revolution),本來是想讓小凱叔叔在白天有精神的時候看看,用來消磨時間轉移病痛,沒想到他看不下去。他說,一看就想到中國經歷的太多的苦難,看了只有止不住的心痛。是呵,身體的痛可以用堅強的意志力克服,而心的痛呢?我們多次談到的話題是基督教,他給我們講基督教的起源,以及對美國社會和經濟的影響,和對他個人的影響。小凱叔叔病后信奉基督,使他的心得到治療和宁靜。

一次小凱叔叔向我們解釋新古典經濟學与他創立的新興古典經濟學和超邊際分析的异同。大約不到十分鐘,就因為身體不适而停止了。但他說,新興古典經濟學相比于新古典經濟學,有可能象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比于牛頓的經典力學。說時,小凱叔叔眼睛里還放出平日見不到的光彩,讓我們都興奮不已。

早晨上班時,我把小凱叔叔和小娟阿姨送到醫院。晚上,先生和我下班回家,小娟阿姨已經把飯做好。由於巨大的痛苦,小凱叔叔几乎不能說話。晚飯時,小凱叔叔好像感覺好一些,我們的交談盡管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鐘,卻讓我們感到了小凱叔叔生命的活力。小凱叔叔熱愛海上帆船運動,至今我還記得他談起帆船的表情。他和我的先生有聲有色的談起揚帆破浪,充滿希望、熱情与燦爛的笑容。在那一刻,小凱叔叔把我們帶到了大海上,生机和活力戰胜了病痛。

本來是滿怀希望來洛杉磯參加一項新型治癌藥物的臨床試驗,卻是一波三折,終究未能參加該試驗。隨著醫生反复來去的許可和拒絕,我們的心也象在海浪上起伏跌蕩。每天听小娟阿姨給我們講述他們白天的經歷,小凱叔叔有時快樂地兩眼閃光地听著,有時要不時加以補充,有時則黯然回到自己屋里,晚飯也沒有力气吃了。還能感到,那天剛剛得知小凱叔叔合乎資格,成為UCLA加入該藥物臨床試驗的第一人的興奮气息環繞在整棟房間的每個角落,這天又發現因為小凱叔叔病情的急劇惡化,醫生不敢給他做手術,勸他乘精神尚好赶快回澳州的家。

小凱叔叔從确診為癌症的几年來,不難想象小娟阿姨一直生活在怎樣的一种狀態中。宗教是她獲得精神上平靜的途徑。她每天為小凱叔叔禱告,為孩子們禱告,為我們禱告,沒有听到她為自己禱告。一天三餐,她總是精心地烹制。竭盡全力變換花樣。小凱叔叔不能吃剩菜,小娟阿姨吃;小凱叔叔提不了重物,小娟阿姨提;小凱叔叔精力不濟,小娟阿姨替他回复所有的郵件、電話……,奇妙的是這一切沉重的負擔并沒有吞蝕小娟阿姨臉上永恒的笑,那种由衷地、極具感染力、從心底煥發的笑。她知道,笑是她所有最有效的療藥。在小凱叔叔可貴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這是她能給他最好的禮物。小凱叔叔也總是用他那純真而燦爛的微笑回答著她。

祝福所有勇于用笑容坦然面對無情命運的人們……

2004年7月10日于洛杉磯

—–轉載<新世紀>—–(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林保華、楊月清﹕痛悼小凱
追憶傳奇一生 楊小凱追悼會澳洲舉行
行易:是「光」是「鹽」的楊小凱
王丹:懷念小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