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8日訊】據報道,根據公開信息,截至2001年底,共有274家上市公司設立了獨立董事,共聘請或提名了500余名獨立董事,其中經濟學家131名。《上海證券報》最近的一次調查結果顯示,有43.5%的獨立董事來自于高校或科研院所。“這麽多影響著輿論甚至是公共政策的知名經濟學家背後,都有各自的老闆。”
經濟學家今天如此風光,似乎應該感謝市場經濟的建立。這些年來,經濟學界的領軍人物在衆多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也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毫無疑問,這是現代社會的理性選擇。然而,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警惕的一個事實是,“屁股”指揮著“腦袋”。比如,當一些體制內的經濟學家紛紛成爲體制外的“幕僚”、“高級顧問”,成爲特聘的“獨立董事”,拿著企業或者什麽基金的資金之後,那些已經成爲政府決策“坐標系”中的人物,其言論觀點,在市場經濟仍不夠成熟的當下,往往可能使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獲取某種利益。
自由主義經濟學巨匠弗裏德曼說:“經濟學家不僅僅是經濟學家,他們同時也是人。他們自己的價值觀念,毫無疑問地會影響到他們的經濟學觀點。”這句話切中肯綮。儘管如此,經濟學家作爲社會的精英,還是應該在經濟決策的發言中保持中正、公允的立場,不應該在種種利益博弈中成爲某一集團利益的代言人,不能成爲公衆利益的背叛者。
與凱因斯終身論戰的約瑟夫.熊彼德曾經說過,“只有魚才成群結隊,經濟學家應該特立獨行”。199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印度經濟學家阿瑪蒂亞.森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說,“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避免爲‘權威機構’提供諮詢。實際上,我也從來沒有爲任何政府提供諮詢,我的工作和責任就是,把我的建議和批評–不管其價值有多大–公之於衆”。
這些大師的論述足以澄清國內經濟學界的是是非非,同時也是對目前十分活躍的少數權威專家的某種忠告。體制內的經濟學家,要保持自己的特立獨行,必須也應該把“屁股”坐端正了,不能被某些私利所誘惑,這是必須恪守的原則。當然,有關方面也要防止一些學界領軍人物加盟利益集團,拿企業或基金的薪金等。對於體制外的經濟學家,拿了人家的錢,爲人家提供服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必須防止他們所製造的輿論直接左右公共決策過程。全社會對此應該保持一份足夠的警覺。
轉自中華大參考
(李新民 學華)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