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1日訊】(BBC記者蘇平7月20日報導)1994年7月21日,在野15年的工党有了新党魁:年僅41歲、從來沒有在任何一屆內閣中任過職的托尼· 布萊爾。
反對党心中竊喜。被媒體稱為”小鹿斑比”的布萊爾如此稚嫩,能帶領工党走出15年的絕望?工党”老左”們口是服了、心能服嗎?
事實是,1997年、2001年連續兩屆大選中,布萊爾帶領工党大獲全胜。十年彈指一揮間,布萊爾皺紋多了不少,頭發卻少了許多,新添的老花鏡后的雙眸,細細看來更是少了當年的清澈和明亮。 當年布萊爾那個至關重要的個人魅力,如今在党員心目中、在選民心目中還剩下多少呢?
有一點可以肯定,布萊爾這個星期三的10年大慶,恐怕不會有太多的燈紅酒綠、輕歌曼舞。因為,伊拉克戰爭的陰云牢牢地定格在唐宁街上空;議會大廈中要布萊爾”下課”的小道消息久久不散。
“新鮮空气”
回顧過去十年,雖然人們曾經用過丰富的漫畫和語言諷刺挖苦、批評指責布萊爾,但党內、國內卻很少有人說他”軟弱”。
1994年,工党時任党魁史密斯心臟病突發去世,工党內部一片震惊,國民心中也有不少真意悲哀。震惊、悲哀之初很少有人覺得,沒有什么牢固的工党傳統和背景的布萊爾是有力的候選人。但在工党開始籌備党魁選舉時,布萊爾的”魅力”才凸顯出來。這种”魅力”歸根結蒂,是布萊爾對工党迫切需要爭取的中產階級選票的吸引力。
布萊爾當上工党領袖的時候,有人形容,他給英國政壇帶來了”一股新鮮空气”。多么動人的描述! 但”小鹿斑比”很快就證實,自己并不只是漂亮面孔花架子。布萊爾不僅大刀闊斧地改革了工党,更帶領工党贏得了兩屆大選的胜利。
從1994年到1997年,工党的目標是不惜一切贏得大選胜利,這期間布萊爾的領導班子曾被BBC的政治主編馬爾形容為”如同列宁主義的政党机器”。領導的鐵腕控制和手下的忠誠敬業可想而知。
布萊爾第一屆任期,如同他与党內和國民間度過了一個長長的蜜月。在党內,布萊爾的手中牢牢地控制著工党的政策走向,在國內,布萊爾成了英國有史以來最受人歡迎的首相之一。再加上經濟穩定、失業率低落,工党的支持率几乎一直領先。
四面楚歌
但是,第二屆任期間,布萊爾在党內和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不再那么健康。和布什”并肩作戰”給布萊爾帶來的頭痛正在演變成頑固的慢性病。
先說党內,伊戰動搖了布萊爾的地位。戰前,不管党員個人態度如何,大多數人仍然尊重布萊爾的判斷力,更特別看重他贏得民心的能力。但是,很多党員一向對布什的共和党政府持怀疑態度,對布萊爾在沒有聯合國明确決議的情況下帶領英國參戰伊拉克更是不滿。2003年3月,139名工党議員投票反對戰爭動議。更糟糕的是,戰局持久,英國士兵一日還呆在伊拉克,布萊爾的后院就一日無法安定。
當然,布萊爾大刀闊斧地改革公共服務,讓很多議員和党員覺得有悖于工党傳統的价值觀。今年1月,下院就高等教育附加學費法案表決時,73名工党議員投票反對,布萊爾僅靠5票优勢勉強過關。
事實上,在工党內部,戰前人們根本無法想象的一個局面已經出現了:那就是,有人開始討論布萊爾的去留,性急的已經開始規划”后布萊爾時代”。
要走麥城?
再說國內。伊戰也改變了布萊爾在選民心中的形象。關于武器情報的數項調查雖然沒有直接批評首相,但卻影響了公眾對布萊爾及其政府的信任度。7月18日《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民意調查顯示,57%的選民不信任布萊爾再次帶領英國參加戰爭;54%的選民不信任布萊爾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承諾;更重要的,45%的選民認為布萊爾成了工党的”負擔”,只有21%的人認為布萊爾仍是工党的”資產”。
布萊爾不是早就說過,一旦自己成了工党的負擔,他就會義無反顧地辭職?
上個星期之初,由于有關武器情報的巴特勒調查即將發表報告和兩次議會補選,人們曾經預言,這將是布萊爾首相生涯中的”地獄一周”。一時間,布萊爾好像馬上就要在伊拉克問題上走麥城。
看看今天的議會辯論,布萊爾雖然仍然拉了一付長臉,但卻在繼續頑強地為伊拉克戰爭決定辯護;兩次補選,一胜一負的結果雖然不值得布萊爾驕傲,但卻好于一敗涂地。
或許《衛報》今天出版的另外一項民意調查結果能讓布萊爾稍稍放心?雖然大部分被訪者對布萊爾有一定的負面印象,但普遍觀點仍然認為,他是一位”強硬、有經驗”的政治人物。
起死回生?
這個調查顯示,英國公眾确實在考慮新的國家領導人,但大部分被訪者并不希望布萊爾立刻下台,工党支持者中觀點的重心似乎落在”布萊爾應該在明年大選之后的某個時間辭職”。再加上,保守党的支持率沒有多大好轉。布萊爾目前看來仍然是選民青睞的下屆大選贏家。
前提是,布萊爾需要确保后院不能起火:也就是說,工党內部自己人不會策划將他踢下領袖座位。
這种可能性看來也不是太大。當年畢竟是布萊爾帶領工党結束了18年的在野,即使党內部分派系不喜歡布萊爾,他們仍然難以否認,布萊爾還沒有完全徹底喪失自己在選民眼中的魅力這個事實;再說了,工党還有自己的党紀,大選迫近,團結為重,策划”宮廷政變”者也要考慮党紀、考慮此舉對全党士气和大選前景的影響。
十年了,英國公眾其實早就已經習慣了布萊爾的起死回生術。
即便星期三不會有多少人為布萊爾唱贊歌,但他仍然可以安心地收拾暑假行裝,并且,也不用過于擔心暑假后是否還有一份工作等著自己回來。
至少目前,想接著看”小鹿斑比”的人還是有的。(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