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康俐雯/台北報導
自然科學博物館明年即將歡度開館二十週年慶,二十年來首個新增的展示廳--大洋洲廳目前正積極趕工中,展示組主任王嵩山指出,建築師簡學義與舞台設計師林克華將負責九百平方公尺的展場空間與燈光等美術設計。更重要的是,大洋洲廳將展出的藏品相當珍貴,涵括:畫家劉其偉與兒子劉寧生慷慨捐贈如船槳、面具兩百八十七件標本,以及該館由法國收購典藏如《王者之座》等三十七件標本。王嵩山說科博館有信心透過展場與標本的結合,向台灣的民眾娓娓道來大洋洲生物、文化的多樣性及與台灣原住民的關聯。大洋洲廳預計明年1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南太平洋與印度洋近三億的人口,統稱為「南島語族」,也就是指「亞洲大陸南方島嶼上使用同一種語言的人群」。這一大語族的分布範圍遼闊、人口眾多、社會文化性質分岐。大洋與島嶼世界,是由非常多樣化的社會組成原則與生活方式所構成的,而台灣則是南島語族分布的最北界。
科博館的「大洋洲廳」的主軸以波里尼西亞、美拉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地為主,未涵括澳洲與新西蘭。一九九三年劉其偉曾捐贈了兩百四十件大洋洲相關標本給科博館,今年他的兒子劉寧生再度慷慨捐贈四十七件標本,其中有巴布亞新內亞的巨大祖靈立雕、大型面具、長兩到三公尺的船槳,這些成了大洋洲廳最珍貴的典藏品。
王嵩山說,大洋洲廳展場設計概念將以「說故事」為主,透過標本展示與動線的結合,清楚的跟民眾訴說發生在大洋洲各族群的文化與生活。其中,美拉尼西亞的社會偏向平權,認為「大人物」是可靠著後天的努力達成的,與台灣的布農、泰雅與達悟相近;波里尼西亞的社會則較為階層化,與排灣、魯凱、阿美與卑南、鄒族相近。
在波里尼西亞的社會裡有著家族王國的歷史。當地由「瑪那(類似於巫術的力量 )」強的人統治力量弱的人,據說瑪那強者,有專屬的「王者之座」平常人不能坐他的椅子、走他走過的路,否則將感受到強大巫術力量如電擊般的觸覺。此次科博館也收購典藏了十九世紀波里尼西亞Atiu 島的「《王者之座》NO’OANG」。
科博館以劉其偉、劉寧生自巴布亞新幾內亞採集回來的標本為基礎,再編列兩千萬的收購典藏經費。不過,卻遇到法國也正在做「原初藝術博物館」,大量收購市場上的相關標本,大洋洲的標本價格跟著水漲船高,據了解,法國以一億兩千萬新台幣自德國收藏家手中購藏了一百五十公分高的新愛爾蘭的木雕刻祖靈像,劉氏父子的慷慨捐贈,相形之下更顯盛情與彌足珍貴。目前大洋洲廳的硬體規劃進入最後階段,9月規劃結案後陸續動工,預計明年1月1日正式對外開幕。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