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宣告整復進度已完成九十七%的國立台灣美術館,以「開幕季」策畫了一系列重新開館的活動,除了已於7月3日開展的「數位藝術大展」之外,陸續展開的還有更能代表國美館特質的「台灣美術丹露」系列展。
其實對國美館而言,「台灣美術丹露」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這個以「編年紀事」為主軸的典藏研究展,早在封館期間就已提出來,最初因無展覽空間,部分展品曾遠赴台北故宮及法國巴黎文化中心展出,國美館決定局部開館展覽之後,也曾規畫過一系列的小型攝影展。
國美館的整建進度一再延宕,倒也使「台灣美術丹露」的研究工作更臻完善,分別就「一九四五年以前的台灣水墨」、「日治時期的台灣新美術」、「二次戰後」及「當代」四個斷代,並分出「版畫」、「書法」、「攝影」、「陶藝」、「修復」及「年表」等類別,規畫出十項特別展,國美館館長李戊崑表示,這些特展將以半年到九個月的長度,自今年夏天起在國美館重疊交替展出。
其中,「台灣美術丹露主題館」、「版『話』台灣」與「風采再現--美術資產修復特展」已率先開展,另外,「日治時期台灣美術地域色彩」、「在水一方--一九四五年以前台灣水墨畫」,將於7月31日開展。
「台灣美術丹露主題館」以年表展示,彷如漫步在歷史的時光隧道,述說豐富多元的台灣美術,也可說是一窺台灣美術發展的捷徑,李戊崑表示,台灣美術的發展與大環境緊密相扣,歷經明清時期、日治時代、戰後乃至於當代,藝術家們的努力昭然可鑑。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俯拾皆是藝術創造和欣賞的素材,等待大家用心去回顧省思。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