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督利淹沒舊香蘭遺址 挖掘工程受挫 出土文物無大礙

標籤:

【大紀元7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敏督利颱風巨浪淹沒了正在進行搶救挖掘的舊香蘭遺址,引發外界關心是否遺址及相關文物會遭到破壞,舊香蘭遺址專案負責人李坤修表示,大部分已挖掘出的文物都已妥善安置,而淹水最大的影響,是搶救工作所挖的探坑被覆蓋,恐怕之前很多辛苦的工程都付諸流水。

舊香蘭遺址位於台東縣太麻里鄉舊香蘭社區東南方約三百公尺的海岸沖積平原上,去年因杜鵑颱風帶來巨浪沖刷,一大片因海浪侵蝕而露出的史前文化層才被發現,台東縣政府委託台東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進行研究與試掘計畫,以確定整個遺址的涵蓋範圍。

經研究確認之後發現,整個舊香蘭遺址約二十公頃,海岸沖積平原的遺址範圍則約四千平方公尺,研究人員於今年四月展開文物的挖掘與搶救工作,也陸續挖好許多探坑。李坤修表示,其實考古遺址遭颱風侵襲也算是自然現象,自杜鵑颱風到敏督利颱風期間共經歷五次颱風侵襲,但前四次的淹水與一般滿潮淹水的進進出出相似,未造成大的影響,唯有這次敏督利颱風,因巨浪夾帶淤沙掩蓋了探坑,恐怕颱風過後,這些探坑都需要重新挖掘。

據瞭解,仍有一小部分文物被海浪「吃掉」,不過,李坤修表示量並不大,對整體遺址的傷害有限,倒是辛苦建立的挖掘進度,恐怕要從頭再來一遍。

舊香蘭遺址是卑南文化以後,進入鐵器時代的重要遺址,當時大部分活動都往山上遷移,也因此舊香蘭海岸邊的遺跡格外受人注目,李坤修說,這一塊海岸的人文活動遺址,挖掘出一些鐵器、青銅器及玻璃等文物,象徵當時對外的開放,也可說是一個台灣登陸的海岸窗口,有相當的重要性。

相關新聞
鴿子在紐約:城市象徵與移民文化的縮影
僅6公尺長 世界最短跨國橋梁連接歐洲兩國
【半日閒】將自由之火高舉 ——自由女神像
黃金花海綻放 員林八堡一圳成攝影新熱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