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舉行「六四」十五週年回顧與反思研討會

標籤:

【大紀元6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史東妮倫敦報導)6月8日,中文獨立作家筆會和倫敦「個」書院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大學民主研究中心,聯合舉辦六四」十五週年回顧與反思研討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對這一歷史事件及其影響加以回顧和反思。「八九」學生領袖王丹、邵江,美國學者廖天琪,以及居住在英國的詩人楊煉和作家馬建等應邀在座談會上發言,從歷史、社會、人權等不同角度對「八九」學運進行反思,同時對目前大陸民眾自發的公民維權運動表達關切。


王丹表示,六四事件的反思之一是我們思考和判斷問題,應該回歸到「基本人性和基本是非」上。詩人楊煉和作家馬建認為同情關心弱勢群體是建立文明社會的基礎。廖天琪在發言中稱許天安門母親呼籲為六四正名以及蔣彥永醫生挺身披露SARS和六四真像的道德勇氣。

談到國內民眾自發的公民維權運動時,王丹對記者說:「隨著這個所謂改革的深入,改革涉及到利益即得集團的矛盾,跟老百姓的矛盾,顯然會越來越有摩擦,這種摩擦就會導致公民維權的呼聲會越來越高。所以我們會看到蔣彥永醫生的信,包括社會各方面這種上訪抗議的風潮,再次證明,如果沒有一個政治改革的啟動,只能導致社會矛盾越來越激化」

曾經因為披露中國問題而被北京政府禁止入境的英國資深記者喬那森. 摩斯肯說:「我認為六四是毛澤東1976年去世以後發生的最重大事件。我曾經在中國從事新聞報導工作多年,1989年學生和民眾在天安門舉行抗議活動時,我也在現場。今天當我看到當年的圖片和錄像報導時,我仍然感到痛苦。今天我聽到一位來自北京的青年回憶六四時說忘不了,1989年這位青年只有16歲。因此我認為對於六四對於大陸的中國人也是一件及其重要的歷史事件。」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六四徵文】Tom:長歌當哭
德國政界議六四
孫豐:戴晴失在她的「貴族」心態上
梁京:中國農民是「六四」最大的輸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