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王怡君台北八日電)灰指甲是一種傳染病,不治療會成為黴菌滋生溫床,約有一成國人患病;醫師表示,造成灰指甲的黴菌,常會隱藏於指甲下,外用藥物難見效,口服抗黴菌藥物可提升治療效果,但多數病患對於治療皮膚病方式,以「服藥」取代「塗抹藥膏」仍有排斥性。
造成灰指甲常見的黴菌有:皮癬菌、念珠菌以及腐生菌,常見併發症為甲溝炎、嵌甲與鉤甲,嚴重會出現蜂窩組織炎、敗血症、壞疽等。
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廖怡華表示,國外曾做過調查,黴菌密度最高的場所在游泳池的更衣室;家裡則是浴室,避免黴菌感染主要是保持足部乾爽,自備拖鞋是可行方法。
台灣成人約有百分之十有灰指甲,廖怡華說,這個數字與新加坡或其他國家相近,其中男性患者比女性多,男生很多是當兵時有香港腳,再變成灰指甲;令人詫異的是女生求診率不如男性。
對口服抗黴菌藥品的效用,成功大學皮膚科教授許明隆表示,外用塗擦藥物只能用在治療輕微的灰指甲,而完整接受口服藥物六至十二週後,治癒率達百分之九十以上,但仍有病人不習慣口服藥,失去治療契機。廖怡華指出,很多病患聽到治療灰指甲要用口服抗黴菌藥品都很驚訝,加上會有約百分之四的腸胃道不舒服副作用,一些老年病患因需長期服用的藥物較多,會自動排除服藥,成為中途落跑個案。有個女病患就是堅持塗藥治療,結果抹了一年的藥,灰指甲還在,只好接受醫師建議使用口服藥物,現在已完全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