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還政之後 各界疑慮仍深

標籤:

【大紀元6月3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成良編譯/美聯社倫敦二十九日電〕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將伊拉克主權移交給伊拉克臨時政府,是一項重大的里程碑,但世界大部分地區對其重要性,仍持保留看法。

  聯軍無預警提早兩天還政伊拉克,法國總統席哈克表示肯定,但他也警告說,要恢復伊拉克的穩定,這項主權移交行動可能「還不夠」。

 如果伊拉克的安全仍由外國部隊負責,伊拉克能真的擁有主權嗎?臨時總理阿拉威甫成立的政府能贏得伊拉克民心,並控制伊拉克的安全情勢嗎?這項主權移交能舒緩回教世界普遍對西方世界的不滿情緒嗎?這些問題的答案部分要視伊拉克境內的動亂情勢而定,而其結果可能不只會影響伊拉克,也會牽動美國總統大選選情、大西洋兩岸的聯盟關係、全球石油市場,甚至中東民主的前景。

  由美國主導成立的伊拉克新政府缺少民主的授權,所統御的軍警部隊也仍有待訓練,才能肩負起鎮壓伊國境內叛亂份子的重責大任。

  中東地區的許多人士,對伊拉克主權移交是否具有實質意義,抱持懷疑的態度。

  敘利亞政治研究專家奇拉尼就形容這次的主權移交只是為佔領行動「穿上新衣服」。如何讓一般伊拉克人相信事實並非如此,是伊拉克新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

  埃及外長馬赫說:「我個人認為,一旦伊拉克人覺得他們可以自己當家做主,他們擁有一個具實權的政府,將會使伊拉克情勢更加容易恢復穩定。」

  外界抱持的希望是,如果伊拉克新政府獲得人民的支持,將可抑制伊拉克境內的好戰份子,讓他們結束暴力破壞行動。

  另一方面,就短期而言,伊拉克主權移交行動,似乎可以讓美國與德法兩國在伊拉克問題上的立場更加接近。一年多前美國決定出兵伊拉克,德法均抱持反對態度。

  不過從席哈克對伊拉克主權移交發表的聲明,可以看出大西洋兩岸因出兵伊拉克問題引發的緊張關係,尚未完全消除。

  席哈克在土耳其舉行的北約高峰會上說,要恢復伊拉克的和平,移交主權是必要條件,但仍然「不夠」。

  雖然北約組織允諾協助訓練伊拉克部隊,以解決伊拉克境內的暴亂問題,不過席哈克明白表示:「法國不會在伊拉克訓練武裝部隊、警察或士兵。」

  德國總理施若德雖然對伊拉克主權移交表示歡迎,但他也強調,德國不會派兵前往伊拉克。

面對新局 伊人靜觀其變

〔自由時報吳直耕編譯/紐約時報二十九日報導〕美國佔領部隊提前將政權移交伊拉克臨時政府的消息二十八日在伊國首都巴格達傳出後,艷陽高照的巴格達街頭並未出現大舉慶祝的場面:美國去年十二月宣佈緝獲伊國前總統海珊後此起彼落的對空鳴槍聲,這次並未在巴格達街頭迴盪,民眾亦未湧上街頭高舉伊拉克國旗大肆慶祝。

 報導表示,沒有任何其他跡象比伊拉克人的靜默更能顯露他們內心的忐忑。伊拉克舉國上下無不歡迎美國政府還政伊人,但他們也體認到美國未來仍會在他們國家發揮龐大影響力。電腦用品店夥計阿谷立說:「我們的領導人都是玩偶。他們有獨立思想,但無獨立行動能力,而後者才是最重要的。雖然布瑞默(美國駐伊拉克最高文職行政首長)已經離開,但臨時政府依然受到華府遙控。」

  電腦用品店老闆安薩立則說:「我希望會有好結果,如果美國一直留下來,不會有改變,他們必須撤出伊拉克城市,我們不要看到悍馬車到處跑。」

  已經在加油站排了七十分鐘的隊、等著加油的計程車司機薩達姆表示:「反對被佔領是我們的天性,所以我們歡迎伊拉克領導者,這比外國勢力好多了。」

  這種樂觀與悲觀摻雜的矛盾感受也在伊拉克南北部出現。雖然大部分人都歡迎由伊拉克人主導的政府掌權,並希望臨時政府能回應民眾需求,讓國家從此安定,但他們也都懷疑政權移交是否真的那麼重要,佔領是否已經實質結束?

  另有民眾指出,伊國民眾最關心的水電問題、失業率和暴力事件都尚未解決。巴格達的家具店業務員卡土姆說:「在新政府工作的公務員工作好、薪水高,但一般民眾的情況仍未改善,新政府是否會創造就業機會?民眾以後要怎麼辦?」

相關新聞
伊拉克政權移交後 北約準備助伊練兵
政權移交 伊拉克難脫恐怖陰霾
美石油公司在伊科兩國有四十一名員工喪生
伊拉克主權移交綜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