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6日訊】 中共第四代領導人今年在意識形態教育領域將有大動作。由於馬列主義在中國面臨「邊緣化」的危險,中共決定重新修訂影響中國民眾思想半世紀的馬列教科書。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稱,中國青年一代距馬列主義漸行漸遠,根本原因在於它的教條性、虛無性。而今中共決定重新修訂馬列教科書,試圖挽救其頹勢,恐怕最終會是徒勞。香港《明報》引述學者形容,此次修訂將「站在自己時代和實踐基礎,重新看待150年後的馬克思主義」,修訂「教條理解」和「錯誤觀點」。據透露,此項行動由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掌舵,而身為「意識形態大總管」的中共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則負責督導。
北京最近一期《青年參考》報導說,中共中央及中央辦公廳年初先後發下文件,要求召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工作會議。4月開會時,胡錦濤接見與會代表,李長春在報告中將此舉稱為「對社會主義事業具有戰略意義的生命工程」。
整個工程分18項,主要為3部份,其中首要部份就是決定重編全國高等院校的9本「馬列主義理論教材」,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及政治、法學、新聞、史學、文學等。
半個多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作為「政治課」一直是中國高中和大學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但1990年代以後,不僅大中學生對內容陳舊的政治課失去興趣,就連大多數中共黨員幹部,對作為中共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也知之甚少。
《瞭望東方週刊》則報導,由高層領導掛帥,中宣部、中國社科院等單位負責人組成的「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最近確定了40個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有關的社會學科課題,由中宣部統一掌握課題經費並組織實施。
高層還要求中央編譯局重新編譯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經典作品的研究,要回答哪些是必須長期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結合新的實際加以豐富發展的理論判斷,哪些是必須破除的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理解,哪些是必須澄清的附加在馬克思主義名下的錯誤觀點。」
一名在大學教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教師說,現在的學生普遍不願上馬列主義理論課,一是課程的內容陳舊,幾十年變化不大;二是自1989年「6.4」事件後,大多數年輕人對政治失去興趣,與政治密切相關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自然也遭到冷遇。另外,10多年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崩潰已經證明,傳統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政治理論或實踐並不適合當代社會。
5月份給中共政治局全體成員上過課的上海財經大學教授程恩富說,中國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往往不能解決現實問題,而政府的決策也得不到社會科學理論的支持。他呼籲當局重視社會科學對實踐的指導意義。同時,「一些學術領域存在的淡化政治、淡化意識形態、淡化馬克思主義的傾向,值得高度重視。」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列所所長李崇富形容,「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是一個新提法,是一項「重大舉措」。他表示,這次工程更側重基礎理論研究,是「站在自己的時代和實踐的基礎,來看待一百50年後的馬克思主義」。他指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雖然取得大成就,但也有許多問題,馬列主義有被邊緣化的危險,公眾輿論對淡化政治、淡化意識形態傾向愈來愈明顯。
李崇富表示,該項工程將強調「四個認清」,即認清「哪些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哪些是隨著實踐發展需要深化的、哪些是對馬克思主義教條理解、哪些是附加在馬克思主義之上的錯誤觀點」。這項短期規劃3年、整體計劃10年的「生命工程」,將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成果及時反映在高等院校的教科書中。
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指出,加強馬列主義研究工作,主要原因無非是強調要在改革開放和全球化的新條件下,進一步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他說,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命題,實際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與中共「16大」強調「以人為本」,「是同一命題不同表述」。
〔提供者:(美國)朱學淵〕
(《民主通訊》2004.6.25)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