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4日訊】一出精彩的桌戲在迷魂黃煙中開始,在炮竹的硝煙中結束,當戲迷們御下插有野雞毛的面具與威武的戰袍時,我們驚奇地發現,舞者中大多數人均在五六十歲,最年長者己是八十高齡的老人。
隨行的普定縣旅遊局官員向我們介紹說:新寨村桌戲本是由四十八張八仙桌搭台,但時逢趕鄉場,村上的大多數人家已關門遠出,所以桌戲的規模與精彩還不夠到位。但客人們深深感到,這種隨意就緒的表演已超越了精心策劃,唯獨的遺憾是桌戲山寨通往外界的山路仍是那麼坎坷與泥濘、封鎖著更多遊客的步履。三十二張八仙桌,搭成高高的塔形舞台,年邁的舞者頭戴面具,身披戰袍,手舞木質刀劍時而追上桌塔,時而翻躍桌下。一出精彩的民間桌戲將上百觀眾帶入中世紀爭戰的硝煙之中。“精彩!精彩!”來自台灣與北京的攝影家一邊猛壓快門,一邊贊不絕口。
2004年6月20日,參加“兩岸四地攝影家合拍貴州24小時”的台灣、大陸12名攝影家,在活動結束後慕名來到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白岩鎮新寨村大山深處探訪民間桌戲。當日,己忙過春種的山里人,為有客來不亦樂乎,他們來不及抖掉身上的泥土,很快集聚32張八仙桌搭成了氣勢恢的塔形舞台,向客人們展開了精彩的桌戲表演。
據悉,桌戲是早被戲劇學家稱為戲劇“活化石”的貴州地戲的一種,但大山深處的民間桌戲由於其獨特的表演藝術形式顯得比傳統地戲更為古典、精彩和珍貴。桌戲當然與地戲一樣,始終講述著五六百年前屯堡人的從北遷南的征戰章節與歷史上的一些古典故事,其純樸的演藝、唱腔及超凡的表演形式給桌戲奠定了獨具魅力的感染力,這種讓人耳目一新的表演唯獨新寨村獨有。據介紹,由於新寨山村交通閉塞,歷來很少有山外遊客光顧,桌戲作為深藏民間的藝術在如今以黃果樹為龍頭、旅遊業十分發達的黔中大地也鮮為人知,而桌戲真正與觀眾見面的時間只有在新年期間,那的也多半是當地戲迷們自娛自樂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