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楊雅民專題報導)開餐廳竟然也能開到像IC設計產業那麼賺錢,這不是神話,而是真實的故事。
國內上市公司聯發科技,今年預估年營收目標為430.52億元,每股盈餘為25.07元;11年前,以1頭牛只做6客牛排的王品集團,今年年營收目標為25.1億元,僅是聯發科的17分之1,但每股盈餘預估將達到30元。
現年51歲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是三勝製帽的第2代,為避免家族接班的紛擾,81年靠著標會與向朋友借貸,借足了1000萬元的創業資金,毅然決定離開家族事業,另闢事業戰場。
第1個創業的處女作,不是經營「吃」的事業,而是創立「玩」的事業,引進騎鴕鳥娛樂,創立了「ㄅㄧㄅㄧ樂園」,並陸續加碼投資大非洲樂園、阿拉丁樂園等,當時向朋友借貸的金額曾累計達1億元,每月利息壓力高達100多萬元。
不料玩的事業,在營運初期業績暴衝得快,但消費者新鮮感消失的速度也快,造成業績暴跌,於是先後結束這些不賺錢的事業。
很快的,在隔年就嗅到當時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最愛的私房菜,台塑牛排餐廳化的商機,遂於82年轉戰「吃的事業」,在台中開設第1家王品台塑牛排,並以1頭牛只做6客牛排的行銷手法,一炮而紅。
往後為了監控每家店獲利,王品並喊出「151」的投資法則,即1家店投資成本若1000萬元、年營業額就要達到5000萬元、第1年獲利則要達1000萬元,至今旗下餐飲品牌,只有美國Porterhouse Bistro牛排館未達到該投資指標標準,其餘通通all pass。
循著這樣的投資模式,王品台塑牛排在開店頭3年,迅速開出7家分店,此時突然警覺到1家店拓展到7家店,員工熱誠有餘,但組織力卻不足,亟待建立一套標準化的制度。因而暫時放緩開店腳步,將營運重心擺在一步步訂定工作手冊,細到服務人員向顧客鞠躬彎腰要彎幾度、微笑要露出幾顆牙齒等,都鉅細靡遺的寫在工作手冊中。
就這樣 600多位員工玩 1塊牛排玩了 8年,至 90年才啟動王品集團「醒獅計畫」,即派遣資深優秀幹部出走擔任開創的「獅王」角色,把王品台塑牛排成功經營的經驗,開始進行複製,開創新品牌。
從有「頭號獅王」之稱的西堤牛排總經理李森斌率先領軍自創品牌至今,短短4年,王品已成功複製了13家「西堤」牛排、10家「陶板屋」新和風料理、1家「原燒」日式燒肉餐廳,以及7月即將開出第5個品牌「聚」北海道昆布火鍋料理。
每個品牌企業識別標誌沿襲王品台塑牛排以「花」為主軸的設計精神,王品台塑牛排「鎮店之花」是以玫瑰花呈現尊貴浪漫的店格;「西堤」則以日日春花卉展現西堤年輕熱情的品牌感覺。
「陶板屋」則以紫意盎然的薰衣草作為鎮店之花,表現新和風料理的特色;「原燒」則以象徵純真友誼的海芋為設計主軸,期凸顯該品牌強調的原汁、原味,以及與好友共享的概念;「聚」則擬以天堂鳥來詮釋該品牌想傳達的現代新禪風。
有趣的是,王品自創的5大餐飲品牌,7月中將全數在台北市南京東路到位,從1段的「原燒」、2段的「西堤」、「陶板屋」、「聚」,以及4段的「王品台塑牛排」,讓南京東路頓時變成「王品路」。
海外事業則包括中國上海1家王品台塑牛排、1家陶板屋,以及美國1家Porterhouse Bistro牛排館;非餐飲事業則投資了2家國小與1家國中數學補教的「A+數學中心」。
挾著品牌成功複製的貢獻,王品集團去年營業額達17.9億元,較前年的9.9億元營收大幅成長近1倍,每股盈餘則達22元;戴勝益說,今年在「原燒」與「聚」兩大新品牌加入市場後,集團預估年營收可成長至25.1億元,每股盈餘則可望達30元。
內部並已訂下將以王品台塑牛排經營經驗,在未來30年,以每年至少創立1新品牌的目標創立30個品牌,並在全球開設1萬家分店。
戴勝益指出,以王品目前40餘家分店的經營人才與技術,足以開到400家餐廳的經濟規模,超過400家後,將進入另一階段的經營深度。
考量同一品牌開店太密集,恐將出現自己打自己的局面,王品未來在展店策略,也將採取「多品牌少店數」方向開展,而非「少品牌多店數」。
戴勝益說,未來不管跨入那一類的外食市場,王品在新品牌的開發上,都將秉持著「客觀化的定位」與「差異化的優越性」兩大評估原則。
所謂客觀化的定位指的是市場潛力要夠大,像目前在全台有高達3、4000家的火鍋店,就符合該原則;差異化的優越性指的是,產品和定位要和既有市場的競爭同業差異化,「有差異但不怪異」。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