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位於西安臨潼縣城南,屬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最高峰九龍頂海拔1301.9米,山上松柏長青,鬱鬱蔥 蔥,遠看形似一匹青色的驪馬,故名「驪山」。驪山也因景色翠秀,美如錦繡,故又名「繡嶺」。每當夕 陽西下,驪山輝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綺麗,有「驪山晚照」之美譽。
上山有台階路3200多米,先來到驪山半山腰「斑虎石」處。過後, 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站在亭的北側,整個華清池近在眼前,一目瞭然。再往前便到西繡嶺第三峰上 的老君殿。老君即老子,為驪山著名道教官觀。相傳,唐玄宗兩次在此見到老君降臨閣內,故此稱之為降聖 閣,也叫朝元閣。殿內原供奉白玉老君像,「安史之亂」時,像的正身被燒裂,雙手也被盜,現玉像保存在 陝西博物館內。
由老君殿轉往東,就到西繡嶺第二峰上的「老母殿」。此殿是為歷史傳說中的女蝸而建的。 再往東便到西繡嶺第一峰上的烽火台。歷史上「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發生在這裡。相傳,周幽王為博取愛妃褒姒一笑,曾在這裡舉烽火戲弄諸侯。當犬戎攻入驪山,幽王再下令點燃烽火,各諸侯卻無 人來救,幽王被殺,褒姒被擄,西周滅亡。
過了烽火台後往東即到東繡嶺上的「石甕寺」。因寺的西面岩石 受流水沖擊而形似甕,故得名「石甕寺」。據傳,該寺建於唐開元年間,用造華清宮所剩的材料予以修建的。 接著來到位於東西繡嶺之間的石翁谷中的「遇仙橋」。據說,此橋為唐代所建,是一座長5米,寬2.4米, 高5米的單孔石拱橋。相傳,古代有一考生,赴京趕考行至此橋,得仙人指教,幸運考中,此橋由此名「遇仙 橋」。
驪山風景秀麗,自古至今,一直是旅遊者嚮往的遊覽勝地。
(資料來源﹕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歷史古蹟﹕陝西驪山
人氣 5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