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到底誰在掌權?看看外電怎麼說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6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魏德綜合編譯報導) 中南海和與其對等的白宮相同的地方是它們都有高高的圍牆或鐵籬笆隔開獵奇人們的目光,但所不同的是,在白宮的鐵籬笆後面人們至少知道誰在掌權,而在中南海高牆後卻是庭院深深,至今全世界人都在納悶到底是誰在掌權?

紐約時報5月29日的報導說,對這一問題最簡短的回答是沒有誰在真正掌權,至少是沒有人能獨攬大權。胡溫自傳作者馬林(音,Ma Ling)說:“(在中國)已不再可能一個領導人說了算。”中國文化研究院( Chinese Cultural Studies Institute)研究員劉軍寧(音,Liu Junning)說:“最終掌權的還是軍隊。”許多分析家都同意,在保守、封閉的中共集權統治下,槍桿子依舊是權力的關鍵,尤其人民解放軍仍舊是中國長城的鐵衛。這也就是為什麼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至今77歲高齡仍不肯放棄對軍隊領導權的原因所在。

紐約時報說,江澤民雖然已被迫交出黨政大權一年有余,但目前外界仍看不出胡溫已真正掌控局勢。分析家認為在經濟、社會議題及大部份的外交政策由胡、溫二人控制,而江澤民仍然對軍隊和台灣、香港議題大權在握。目前對台灣和香港的強硬態度都是因為江的政策使然。

據自由亞洲電台引述華盛頓郵報5月31日的報道,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正在通過推動對香港和台灣採取強硬路線的做法來鞏固自己的權力。報道說,江澤民此舉讓中國新的領導人在面對香港和台灣問題時更難做出讓步。華盛頓郵報引述北京消息人士的話說,江澤民與胡錦濤雖然還沒有在政策方面發生沖突,但是,江澤民已經束縛了胡錦濤處理這兩個最敏感問題的回旋空間。

匿名的消息人士說,江家幫與胡錦濤的支持者之間長期的權力斗爭,已經造成一種局面,即任何高層領導人隻要採取略微溫和的政策,都會被對手抨擊為過於軟弱而不適於治理國家。

紐約時報說,中南海高層間的權力傾軋常常使中國陷入困境,最為嚴重的是從1966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和1989年的天安門鎮壓事件。盡管如此,一些政治觀察家指出,目前的局面尚能夠維持,是因為在許多重大議題上,包括國家安全和對台灣採取強硬路線等,兩個權力中心尚能取得一致,盡管這兩個中心有著非常不同的風格。

紐約時報說,江能夠維持權力,靠的是所形成的上海幫網絡。九名常委的政治局中
有5至6人是江的人。而胡溫的策略是通過漸進的方式來逐漸鞏固權力,避免在決策中犯錯而讓江的支持者抓住把柄,從而被江家人馬取而代之,因為任何危機,如與台灣開戰或經濟崩潰,都將有可能讓江及其強硬路線支持者抓到好牌。

胡溫正在試圖建立公眾和基層黨員幹部的支持。通過親吻嬰兒,與媒礦工人吃年夜餃子,與愛茲病患者握手,對毒奶粉事件表示憤怒,為民工爭取拖欠工資和對去年SARS事件的處理等,胡溫似乎獲得不少支持。

“江知道胡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中國新領導人」(China’s Leaders: The New Generation)一書的作者、紐約州哈米爾頓學院(Hamilton College)教授李成(音,Cheng Li)評論說:“時間在胡這邊。”

紐約時報說,從長遠角度來看,時間的確不在江澤民一邊,因為他已經年屆七十七歲高齡,整整比胡錦濤年長十六歲,而且他在民眾中的口碑並不怎麼好。中國人在暗地裡批評他自高自大(full of himself),都認為他在位時間已經過於長久。隨著歲月的流逝,胡錦濤與溫家寶將逐漸樹立個人形象,並累積聲望,最終會使那些認為江必須輔佐胡溫的說法逐漸銷聲滅跡。

紐約時報說,如果沒有意外發生,分析家預測到幾種情形讓江放棄中央軍委主席的職位,把權力交與胡溫。

基於鄧小平在江第一個任期的中期放棄軍權的先例,最早可能的交接是江在今年或2005年初離位,但江也很可能會設法維持他的權力直到他去世或被人趕下台。一個折衷的情形是江的軍權要等到2007年的十七大胡溫進入第二任期時開始移交。

中國文化研究院研究員劉軍寧說:“江隨時都可以放棄他的權力。但何時會發生,現在仍沒有明確的答案。”(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江案法庭辯論 江親信被訴 國家大劇院被質疑
訓示江澤民地盤支持宏調 溫家寶勇闖地雷陣
訴江案上訴首次庭辯 律師強調前元首豁免無效
多倫多法輪功聲援芝加哥開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