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分析五四運動及其影響(2)

人氣 46
標籤:

【大紀元5月3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光華北京報導) 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以及後來延伸的文化革新運動,促使各階層的青年和學生反省自覺,奮起參與了中國的文化和政治改革。 *鴉片戰爭後中國多次運動*

自從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不到百年當中出現過多次的救亡革新革命運動:洋務運動要的是船堅炮利;維新運動要的是政體改革的君主立憲;辛亥革命要的是推翻滿清,打倒千年君主制度,建立民主國家。代代傳薪到了五四運動,知識分子和青年人更意識到文化和政治必須進行改造。

*對五四運動的批評*

五四運動也受到了批評,有人認為五四運動過於激進和有偏差,甚至指責五四新文化運動是打倒孔家店,切斷中國的文化聯繫,造成斷裂,是文化大革命的遠因。

*嚴家炎:五四肯定孔子*

對五四運動有深入研究的北京大學的嚴家炎教授指出:“五四當時批評孔子,但是仍然把孔子當作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來肯定。五四時期認為孔子的很多思想不適合那個時代,不能全盤搬用孔子的思想。這種批評是有針對性的。”

嚴教授說:“五四有偏差,但是後果不那麼嚴重。真正的偏差是到了當權者這裡。五四它是因為無權的,權力最大的就是蔡元培,就是個一校之長。陳獨秀、胡適、魯迅這些人都是自下而上的提倡新文化,可是到後來發生的偏差,那是你當權者在那裡推行的。這個關係就大了,帶來的後果就嚴重了。包括國計民生,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五四不是文革之源*

至於有人把五四和後來的文革掛鉤在一起,嚴教授認為這是一種對五四運動的錯誤的看法。他說,五四是五四,文革是文革,兩個性質不同,不能混為一說。

嚴教授說:“我覺得這是一種誤解。我認為五四並不是文革的根源。它兩者之間沒有淵源的關係,相反,恰好是反方向的。五四提倡的科學,那就是要反對迷信,提倡民主就是反對封建專制。文革呢,恰好是在個人專制、個人迷信盛行的條件之下發生的,所以它是反方向的東西,不能誤解成為好像有了五四,才會發生了後來的文革。實際上就是五四的一些精神在後來的革命過程當中沒有很好貫徹,甚至於被歪曲了。以至於發生了各種各樣的偏差,而這個問題後來越來越大。這個五四當時並沒有打倒孔家店的口號,現在人們都那麼說,但是我查遍了《新青年》,沒有。”

《新青年》是陳獨秀在1915年創辦的,原來是《青年雜誌》,後來改名為《新青年》。這本雜誌也是五四新文化的重要陣地。

*五七年後現代化進程打斷*

北京大學的嚴家炎教授認為,現代化的改革給社會帶來了進步,可是在改革當中也遭遇到嚴重的挫折。

嚴教授說:“革命帶來了過巨大的進步,五十年代,確實曾經是欣欣向榮的。但是,革命過程當中,特別是在戰爭的過程當中也形成了許多粗暴的東西,也形成了個人迷信、個人專制,因此就帶來了五十年代後半期,1956年特別是57年以後的狀況。個別的事件,象胡風這樣的所謂反革命集團。這種事情這完全是冤枉的。這個在五十年代的中期就發生了,1954,55年時候。但是主要的中國大陸出現的一些問題,主要是1957年以後,五十年代的後半期開始出現的,這個就打斷了國家的現代化的進程。”

*封建專制主義害國害民害黨*

嚴家炎教授也特別提到封建專制不但和民主科學背道而馳,而且還會對社會和國家造成難以補償的損害。

嚴教授說:“反對革命內部的那種封建專制主義這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它有革命的名義作為護身符,保護著它。誰反對就成了誰就是反革命,變成這樣一種狀況,尤其是當領袖人物本身有了帝王思想,有了個人的那種所謂雄心,或者野心。這種個人膨脹的野心和慾望,最後帶來的後果是國家人民包括共產黨本身,都是可以說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受到了巨大的損害。”

五四青年當時呼籲的民主與科學口號,經過了85年,到底獲得了多少成果?我們在下次的節目中來探討。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回顧分析五四運動及其影響(1)
【翻牆必看】習擔心什麼?防彈車不離身
美國會發布報告:Deepseek是中共最新工具
美眾院報告:DeepSeek構成嚴重安全威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