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頭飾

人氣 11
標籤:

「白白月亮白姐姐,身上穿件漂白衣,腳上穿雙白布鞋,披張白羊皮。」這是一首白族民歌中的一段,唱的是一個理想中的姑娘。她身著白色的服飾,亭亭玉立在皎潔光亮、清明如水的月色裡,顯得多麼的晶瑩純潔美麗。正是月光如銀,美人如月。從這裡我們看到,白族姑娘的美麗是和白色分不開的。白族崇尚白色,衣物以白色為貴,再配以色彩對比明快、挑繡精美的配飾,充分反映了白族人在服裝藝術上的高度智慧。
  
在這些精美的配飾中,要屬頭飾最為華麗,往往與其上身穿著相映成趣。
  
男子頭飾簡單,古時男人們曾用八角巾作頭飾或用7米多的長白布或黑布作包頭。婦女頭飾卻很複雜,而且異常華麗。常用的有魚尾帽、花頭巾、白纓穗、銀簪、冠針等。
  
按工藝的不同,我們又可以將婦女的頭飾分為挑花頭巾、刺繡頭巾、扎染頭巾和多層頭巾四種。挑花頭巾是藍布底白線挑花,用幾何針法挑制各種圖案。青年人頭巾挑花艷麗、繁多。隨年齡增長,花紋圖案不斷簡化。藍底白線挑花這一反彩線挑花的色調,是白族婦女頭巾最突出的特色。 刺繡頭巾是以天藍或淺綠色布為底,邊為鋸齒形彩線挑花,中間繡有山花野草,色彩以大紅大綠突出。扎染頭巾是用白布以靛藍扎染。樸素、明快。多層頭巾是很有特點的一種頭巾,用這種頭巾的白族人是以包紮造型與層數來區分長幼的,這種頭巾都是較簡單的藍底挑花花色。少幼女童的頭巾為單層,用紅線紮成兔耳形;青少年女子用紅線將雙層頭巾在頭上環扎一週,翻披在後;婚後婦女則戴多層頭巾,少則八層,多則十餘層。無論層數多少,最上邊一層定為藍色,挑制白花。老年人頭巾層數減至三五層,以黑線挑花。
  
不同地區的白族婦女所戴頭飾有不同特點。大理的婦女皆戴頭帕,未婚者編獨辮盤於頂,辮上多纏紅白絨線,左側垂有紅白絨線流蘇;已婚者多挽髮髻,用臘染或扎染花布為頭帕。洱海東部地區婦女則愛梳「鳳點頭」的髮式,用絲網罩住頭以,或綰上簪子,用繡花巾或黑布包頭;劍川的青年女子則喜戴小帽或佈滿玉兔銀泡的「鼓釘帽」、「魚屬帽」之類;鶴慶一帶的白族婦女所戴帽子像個大賀盤,形狀別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此可見,白族的頭飾對白族崇尚白色的主題起著強調的作用,同時又使色彩間的對比更加強烈,讓人產生在純淨之中有一種明快的感覺,這無疑反映了白族人民素樸且熱情的性格。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性別比例嚴重失衡  威脅未來社會發展
新生兒性別失調 大陸單身漢將娶不到老婆
兩會日記:少數民族代表
歐洲聯盟領袖譴責土耳其人權紀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