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張啟華/台北報導, 美白,永遠都是台灣愛美的女性最熱中的話題,女性不停息的追求讓自己更美、更白的商品,也讓美白永遠成了一場永不止息的美麗大戰。
保養美白:新舊理論之爭
由於衛生署認可的有效美白成分目前仍限於維他命C醣 AG)、維他命C磷酸鎂(MAP)、熊果素、麴酸四種,除了資生堂與IPSA支持熊果素外,由於去年的麴酸事件,導致今年各家美白主成分幾乎一面倒地以維他命C為主。
蘭蔻公關副理馮彥霖表示,維他命C是市面上最常見也是使用歷史最悠久的美白成分,且同時具有抗老化的優點,除了容易氧化外,維他命C可說是兼具有效及安全性的美白成分,而衛生署認可的兩種維他命C衍生物中,AG的效果較佳,而MAP的持久性更強,但兩者的作用機制則類似。
資生堂東京櫃公關經理沈怡君表示,由於美白主成分變化不大,因此,各家要比美白有效性與特殊性,就只能在輔助美白的新理論上加強,透過細胞本身的研究及生化科技的結合,尋求更有效的解決之道。因此,除了既有的美白理論外,也提出了讓美白更「升級」的方法,如資生堂去年提出的黑色素前趨物理論,與蘭蔻去年提出的一氧化氮理論,或是Dior的反轉譯科技,都沿用到今年全新的商品中。
要說到今年較值得注目的兩個新理論,都來自於國外的醫學研究報告。其一是日本品牌ALBION妃思雅美白系列提出的「bFGF」(鹼性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另外則為克蘭詩所提出的「Endothelin」(血漿內皮素),前者會促進黑色素的增殖,後者則會傳遞啟動黑色素生成的訊息,兩者都是讓肌膚變黑、長斑的「壞東西」之一。因此,ALBION利用柱芒柄花精華來包裹麥拉寧黑色素,克蘭詩的武器便為荷蘭芹與甘菊化合物,用來強化美白複合物的功效。不過,兩者的主要成分,還是搭配了維他命C的衍生物。
沈怡君強調,舊的美白理論都已經獲得醫界與美容界證實效果,新理論則有待進一步驗證其效果,因此,無法爭論新舊理論那個佳,只能說受限於衛生署的有效成分限制,新成分只能與舊成分並行,無法單獨地存在於配方中!
此外,衛生署三月初又公布核准一項最新美白成分—Ellagic Acid鞣花酸,此成分在日本已使用多年(最早由LION使用),去年高絲便向衛生署申請,最近通過審核,因此,高絲將在六月推出含有鞣花酸的AWAKE與AQ美白精華液。
醫療美白:單方與複方之爭
日前,連方瑀公開推薦她所使用的「三合一退斑膏」,導致網路上火熱討論,而愛美的女性也紛紛到皮膚科要求「夫人牌」退斑膏,這種結合了維他命A酸(0.03%)、對苯二酚(4-5%)、類固醇的複方藥膏(0.03%),但是皮膚科醫師則對單方或複方究竟哪個好持有不同看法。
皮膚科醫師王俊民便表示,其實皮膚科本來就有多種藥物合用的黑斑雞尾酒療法,像是常用的對苯二酚加維他命C,或是對苯二酚加麴酸,對治療黑斑會有加乘的效果;不過,一般都是建議對苯二酚在晚上使用,麴酸或維他命C在白天使用,不但美白淡斑效果好,且分開使用比較不會引起過敏現象。
王俊民強調,東方人對對苯二酚或維他命A酸的耐受度較西方人來得差,日本人甚至禁用對苯二酚成分,因其易造成A酸性皮膚炎,而A酸與類固醇,還會造成皮膚變薄、微血管擴張(肌膚泛紅)等副作用,最好是每次使用單方(如選擇A酸或對苯二酚),比較不會引起過敏,當有刺激或過敏現象時,再使用類固醇會較好。
化妝品成分近來引起新舊大戰,且各有理論支持,但究竟美白成分何種有效?新的?舊的?美麗專賣店今晚八點半將邀請新舊兩派代表,以及皮膚科醫師在節目中討論各家美白成分的優缺點,妳是斑點美女嗎?快來關心切身問題吧!我們的網址是www.YesGogogo.com。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