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日訊】
香港政府將于九月中舉行立法會選舉,這次選舉立法會的議席將有一半由直選產生。由於香港民主派在去年年中和今年年初的爭取民主大型游行之后,取得廣泛民意支持,北京中央政府很有可能失去對立法會的控制。最近北京對香港民主選舉的明确反對態度,引起西方媒體的關注。《獨立報》在2月21日以”中國違背讓香港實行民主的諾言”為題發表文章,報道說:”在北京態度明确地表示,不會兌現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有關香港民主的承諾后,香港有可能与中共發生正面沖突。北京通過官方媒體上的評論員文章,將對香港的惱怒公之于眾,這些評論員的文章引述鄧小平的話說,只有愛國的人,才夠資格管理香港。”
文章分析認為: “北京這种姿態的用意,是要在去年七月發生了反對北京任命的董建華的大規模游行后,徹底消除那种以為北京將可能容忍香港直接選舉的模糊想法。北京方面本來可能等到台灣總統選舉之后才這么做,因為台灣總統競選勢均力敵,這么做無疑將大大鼓舞支持台獨立的陳水扁一方。”
《獨立報》在報道中介紹說,當年鄧小平的一國兩制方針,原本是為了解決台灣問題,但是用在了香港主權回歸前的談判中。當年北京承諾說,英國 人离開香港后,香港將享有”港人治港”,并給香港立法會議席直接選舉定下了非常模糊的時間表。
文章就北京對香港民主問題急于表態的原 因分析道: “北京是被迫公開表態的,因為在下一輪于九月舉行的選舉中,由于有更多的議席將開放給直接選舉,北京很有可能喪失對立法會的控制。香港的民主派,雖然內部也有分歧,但是很有可能獲得足夠的席位,阻礙董建華行政當局的立法。”
北京政府利用親北京媒體批評香港主要反對党不愛國以及試圖顛覆中央政府,再次引發有關中共是否能夠在香港容忍政治自由存在的怀疑。
BBC在2月25日的報道中分析說:“去年年中和今年年初的爭取民主大型游行之后,親政府政党在地區選舉中失利,難免讓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擔心民主派實力在立法會座大。因此,醞釀成打擊民主派的誰是愛國者爭論。”
《國際先驅論壇報》報道說,親北京媒體指責反對党反對共產党的領導以及企圖顛覆中央政府,并說反對党領導人不應該擔當任重要官職。据報,中共《瞭望》周刊文章說,在去年七月參加大規模反對基本法23條示威活動的人都不夠愛國,因此不能在香港擔任領導職務。
為此,法蘭克福匯報報道說:“港人擔心,北京將以這樣的定義把民主党和反對派陣營的其它較小組織打入另冊。從現在開始,要求政改、反對國安法的示威組織者以及支持直選的人都有可能被北京視為敵對力量。中央政府顯然不愿象過去那樣,放任香港政治形勢自由發展。政改和修憲只能在北京規定的時間和范圍內進行。”
2月26日,《國際先驅論壇報》刊登了一篇文章,標題是”北京再次對香港民主人士發起攻擊”。報道寫道:” 讓很可能是人數眾多的香港民選政界人士,不能出任高級公職的种种威脅,標志著自1997年來北京對香港事務的最直接干預。當時,北京從英國手中接過香港主權,并承諾讓生活在繁榮香港的六百万人,至少五十年享有高度自治。中國領導人最近几天,并沒有對香港問題發表公開講話,但是已經發出了再明白不過的一個信息,那就是他們反對香港公眾提出的,從2007年開始實行完全民主直選的要求。”
《泰晤士報》在2月27日報道說: “北京方面在過去几個月遭遇挫折后,已經放棄了過去實行的不干預政策,親自介入了反對民主陣營的活動。分析人士認為,北京共產党領導人与香港支持民主人士之間的沖突,突然加劇。香港資深的立法會議員劉慧卿說,中央政府正在想方設法,阻止支持民主的活動人士參加區議會選舉。”
新蘇黎世報評論說:“一些親北京評論家習慣于把最近港人政治上無可奈何的情緒看作是經濟困難造成的后果,許多中產階層的市民最近几年都難以應付這些困難。但是真正的原因也許更為深遠。董建華長期以來不得人心,去年香港各區選舉中親共的民主建港聯盟的失敗有可能在今年秋季重演。在北京看來,這不是反華、就是反共情緒在香港政治中起著重要作用的反映。由此產生的擔心是,如果香港領導人通過普選產生,北京有可能失去對香港的控制。沒有一個想繼續當權的北京領導人能容忍這樣的形勢發展。”
2月20日英國《金融時報》對中國的停電問題作了報道,標題是”停電凸顯中國能源短缺”。報道首先介紹,在采煤業大省山西,許多城市卻沒有火力供電。報道引述分析人士的話說:”供電配給和停電不僅僅表明了中國能源政策的缺陷,還說明了供應的短缺,它造成了煤炭价格,和最終電价上漲的危險。
報道引述山西一位商人的話說,她出售的家用柴油發電机很有市場,原因是煤炭价格大幅度上升,當地電厂買不起煤,所以發不了電。
文章繼續報道說: “她對電力短缺的解釋,還只對了一半。中國有兩個煤炭价格體系。一個是自由市場的价格,這個市場的煤炭,根据煤炭業人士的說法,從2002 年平均每吨156元人民幣,上漲到去年的平均每吨245元。他們說,這個价格還在上漲,從煤礦直接出來的煤炭,每吨可以漲到260元。另外一個价格體系,是從國營煤礦開采出來的計划內的煤炭。這些煤,价格較為便宜,受國家控制,主要出售給為居民用電和工業用電服務的大型發電厂。”
《金融時報》說,在山西這些省份的小城市中的發電厂,政治上缺乏影響力,不夠資格拿到計划內的煤炭,但是他們也不愿意到自由市場上去用高价煤。而對北京供電的大型電厂,卻能用較便宜的价格,獲得計划煤。文章分析說:”這樣的价格體系除了導致不平等外,還在很大程度上維持了中國各行業用電以及主要城市用電价格的划一收費。但是,越來越大的壓力可能迫使北京不得不提高電价,從而刺激通脹,進一步加快剛剛顯現的經濟過熱勢頭。”
中國的能源短缺,可是近年來煤礦瓦斯爆炸又斷發生,有些礦井屢次發生爆炸事故工人的生命安全難以保障。BBC發表一篇題為“礦難猛于虎 黑井誰之責”中分析說:“事故頻發的是小煤礦,而事故的根本原因是體制造成的,這是個暴利的行業。又以山西省為例,鄉鎮煤礦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百分之三十四,而礦難死 亡人數卻占百分之七十六。”小煤礦的礦主對記者說:“每天在我的桌上擺著十万塊錢,開工就可以拿到。死了一個人,你只要拿出一万塊錢就行,還不用你自己出 面,你說,我做不做?其實,我們最好的時候,就是關閉小煤礦的時候,大家停產,煤的价格上漲,只要誰開工,就是誰數錢。”
文章評論說:每一個小煤礦的背后都有人,此人就是政府官員。不少貪官的違法犯罪事實,不是通過紀律檢查和監察渠道,而是因偶然曝光,最后才拔出蘿卜帶出泥。南丹礦難,記者追蹤真相,81人死亡公之于眾,而后查出官員受賄。在這些案件中,為什么監督人員總是缺位,監督制度總是缺席?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