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9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聞劍二月二十七日報導)未滿十六歲的少年兒童在中國一直都被稱為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理應在他們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期上學求知;然而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少年兒童卻沒有那麼幸運,被迫成為受人壓榨和剝削的童工。
中國《福建日報》有關雲南昆明近日查處的兩家非法小型服裝加工廠雇傭剝削童工的報導就是童工現象在中國屢禁不止的最新表現:十三名來自湖北監利縣的女童工在惡劣的環境下被非法壓榨和盤剝。圍繞雲南昆明的童工問題,本台記者聞劍邀請到中國的新聞工作者–上海的自由撰稿人阿華和武漢《知音》雜誌社編輯記者羅先生討論分析了中國的童工現象。
聞劍:童工現象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下,是不是一種必然普遍的現象,還是像雲南昆明這樣的情況,是一種個案,首先請阿華先生談一談好不好?
阿華:童工現象的出現,表面上看來應該是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就是中國由於經濟的發展出現了大量的私人企業,大多數的童工基本上都是出在這些私人企業裡面,這些私人企業主是一個因素。而第二個因素就是童本來源的這些地區一般大多數都比較貧窮,而且大多數都是集中在中國的農村地區。第三個因素就是說監管的技術上還需要再加強,不過我想深層一點來講,可能和中國的目前經濟發展不是很平衡有關係,就是說中國的城鄉差距非常大。
聞劍:你是說區域經濟發展是很有關係。
阿華:對,你如果說大家經濟發展都比較富裕,或者說像原來都比較貧窮,好像這種現象就不太容易發生。
聞劍:那阿華先生,你認為是一種個案還是一種普遍現象呢?
阿華:也還不能完全說就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但是如果說這種經濟不平衡的這種情況一直存在的話,那麼這種現象就會出現,但未必是非常普遍,但是會一直出現。
聞劍:羅先生,你同意阿華先生的觀點嗎?
羅先生:首先感謝海外的同行幫助中國這麼一個事情,第二個就是童工的問題,我們也在關注,但是就是這個事情是一個歷史性的問題,中國過去有童工,現在有,將來估計也會有,中國政府對這個童工也有嚴格的要求和一些規定,但是它為什麼一些,像剛才阿華先生談到的一些私營企業,民營企業,大量地使用這個童工的問題還普遍地存在呢?它首先就是說貧窮和落後的鄉鎮像一個肥沃的土地一樣,它就滋生那個童工。中國有個說法,叫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所以他在上不起學,沒有更好的就業輔導的情況下,他與其在家裡閒著,不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跟一些廉價的勞動一樣,而且未成年人沒有自我保護和危權意識,這樣就使一些私營的老闆,包括一些黑心的老闆,造成了可乘之機。
聞劍:剛剛你提到童工本人沒危權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但是中國國務院在1991年就頒布了禁止使用童工的規定,並且在大約兩年前又進行重新審定,並且在2002年的十二月底實施新修訂的禁止使用童工的規定,加大了對這些相關單位使用童工的懲處的力度。既然中國也有法禁止使用童工,那為什麼這種現象還會繼續存在呢?
羅先生:即使在這個勞動法裡面規定,中國政府做了很多措施,但這個措施的關鍵是執行,由於相關的手段,它不斷地昇華也有一個過程。
聞劍:那麼阿華先生,你怎麼看呢?
阿華:像剛剛羅先生講這個,我是很同意的,就是說它就是正規的這種學校的學習,它不能夠受到這種教育,很多的家長為了給自己的孩子一點出路,可能會讓他學一門手藝或者出去,中國叫做打工這種形勢也比較多,就是農村的勞動力往城市裡流動,在這種流動當中,有的是比較規範的,有一些就不是很規範,你像這個童工就屬於這種不是太規範的這麼一種流動。
聞劍:但是阿華先生,政府明文規定不准雇用16歲以下的兒童啊?
阿華:他雖然這麼規定,我覺得是監察部門吧!他們在具體的執法當中,可能有一些問題。
聞劍:那咱們再換一個話題,國內有的人認為中國的童工問題為什麼屢禁不止,其中一個原因,歸根到底是監護人的問題,也就是說父母家人由於各種原因,剛才兩位先生都提到了,比如說是貧窮,自願使孩子去做童工,首先問一下羅先生,你同意這種觀點嗎?
羅先生:既然小孩不能在求學的路上走的話,他就要融入社會,要融入社會他不可能說現在12歲,要等到18歲,你剛才談到的監護人是主要的,但是第二個,我認為始終地也存在很大的問題。
聞劍:那阿華先生,你怎麼認為呢?
阿華:當然這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說很多的家長因為生活在中國比較貧困的地區的家長,他可能覺得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體力類的勞動不需要花很多的技巧,為家裡掙到錢了,可能他還會感到很欣慰。
聞劍:好,阿華先生還有羅先生,在我們結束今天討論之前,我有最後一個問題想問一下,緩解或是減輕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政府或者相關方面應該從哪一方面入手,來解決最基本的矛盾,最基本的問題?羅先生你談一談好不好?
羅先生:政府部門第一個我認為第一個要加大鄉村的力度,實際上很多事情,說是說知道,但是並不能達到家喻戶曉,特別是在一些農村地區。第二個就是說執法的一些部門應該加大監管的力度,執法的力度要加強,如果就是輕描淡寫地,譬如這次雲南昆明的事件,如果簡易地曝曝光,然後替當事人沒有繼續處理,他有時候鋒頭一過,繼續死灰復燃。
(以上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