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中越邊境民衆深受地雷之苦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14日訊】中越兩國關係﹐經歷了從「同志加兄弟」到爆發中國「自衛反擊」戰,終於在1991年凝固在不熱不戰的關係正常化。然而,埋藏在中越邊境山坡上、草地裏的地雷卻沒有執行「正常化」的指令,仍然不時地向走過它身邊的平民百姓發出「襲擊」。據雲南省文山州政府2003年3月提供的數位,從1979年以來,該州因不慎觸雷致傷殘人數達5878人。

據廣州《南風窗》發自雲南麻栗坡的一篇報導,披露了地雷問題的嚴重性和顯然極待政府解決的問題。

*家家有假肢和拐杖

從1979年到2004年,地雷已經讓中越邊境許多邊民損失慘重。很多寨子裏,「家家都有假肢和拐杖,成爲一種常見和必備的東西。」

麻栗坡縣楊梅田村52歲的吳興貴說: 「早些年要是遇上下冰雹,能聽見漫山遍野地雷響。」幾乎所有的人和家庭都在忍受著地雷的威脅,不少人家同時有多人被炸,甚至三代老少均被炸成殘疾。

雲南省文山州富寧縣邊境的砂仁寨最爲“著名”:83名村民被地雷炸得只剩下81條腿。而廣西龍州縣下凍鎮那花村邊境是一片連鳥兒都不敢落腳的荒坡, 1980年以來,全村已有30頭耕牛、15名村民被地雷炸死、炸傷。由於雷患,邊民們守著萬畝良田不能耕種,滿山的水果、藥材不敢採摘。

據文山州政府2003年3月提供的數位表明:從1979年以來,該州因不慎觸雷致傷殘人數達5878人,年齡從8歲到84歲,動物牲畜死傷更是無法統計,另外還有5萬餘畝耕地因此荒蕪。如果把目光擴展到所有中越邊境地區,這些數位還要翻許多番。

*雷區危機四伏 邊民見怪不怪

2004年1月7日,在一聲巨大的爆炸後,中越邊境的雲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又有人失去了一條腿,但是當地沒有人對此感到驚奇,他們只是簡單地說:「哦,又炸了一個人。」然後繼續著他們正在做的事情。

一名抽著水煙筒的苗族邊民說:「地雷轟轟響,只當放炮仗。」

1月7日被炸的是馬鞍山村35歲的陶興澤,在山上勞動時不幸踩響了地雷,他是進入2004年以來第一個被炸的人,而在兩個月前的2003年11月,同村的一名婦女也被炸斷了一條腿。1月8日,陶興澤右腿已經被高位截肢,躺在麻栗坡縣醫院外科病床上。他說,「我很倒楣,許多人從那裏走過都沒有事,而我一走過去就響了,不知道是不是雨水把地雷沖下山來的。」「由於家裏窮,我老婆早跟別人跑了,現在兩個孩子都還小,不知道以後的日子該怎麽過。」

而陶興澤被炸的地方並不屬於政府劃定的地雷禁區,那裏離邊境線很近,只要10多分鐘就可以走到越南,邊民祖祖輩輩都在那些地方勞動。

1987年10月,馬鞍山村30歲的退伍軍人陶興照去附近的山上砍柴,不幸踩響地雷,當場被炸死。同村的熊銀兵等人聞訊急忙過去救他,孰料路上又踩響了地雷,熊銀兵的左腿被炸斷,另外還有兩人受傷。「後來就沒有人再敢上那座山上了,所以10多年了,陶興照的屍體一直都沒有擡回來。」現年35歲的熊銀兵摸著自己的斷腿,指著山上說。

還有一名村民說:「一次,我們輕易就逮到一頭野豬,一看原來它也踩過地雷,只有3條腿了。」

*排雷不徹底 後患無窮

據瞭解,埋設在中越邊境上的地雷有防坦克雷、防步兵雷、松發雷、絆發雷、跳雷、詭計雷等至少數十種,有些地雷還挂在樹上,埋在石隙裏,掩于小溪邊……讓人防不 勝防。由於埋雷時間長,地形變化大,形成了世界上罕見的地雷密度高、難辨認的混合雷場。 雲南省的一名邊防軍官認爲,「要說這裏是世界上最複雜、最難清掃的雷場,一點也不過分。」

第一次邊境大排雷是在1992年至1994年,但由於受資金的限制,只清除了主要邊境口岸、通道和邊防部隊巡邏路上的雷場,而當年的主戰場,還有大面積雷場存在。第二次邊境大掃雷是在1997年至2000年,增加了200平方公里的安全區。第三次排雷是從2002年10月開始,現在還在進行中。

*過去一切爲了前線 今天受傷無怨言

「當他們一次次在山上踩響地雷時,他們只覺得自己倒楣,而不會埋怨政府。」麻栗坡縣一名退休的官員感慨地說,「我們這裏的老百姓善良啊,以前戰爭的時候, 他們聽政府的話,‘一切爲了前線’,夫別妻、母送子、父子爭相上前線,做出許多犧牲和奉獻,到現在他們還在面臨這樣的威脅和傷害。」 「現在只要政府能夠爲他們出醫療費,給他們裝上假肢,再每年給他們一些生活補助,他們就會很滿意。」麻栗坡縣的一名官員解釋說,「遺憾的是,我們這裏的政府太窮了,實在沒有能力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幫助。」

近幾年來,僅麻栗坡縣醫院每年至少要收到五六名炸斷腿的傷員,還有不少其他身體部位受傷的人。每名傷員的治療費用至少需要6000元左右,但是醫院卻很難收到全部費用。

更慘是是踩了地雷的邊民,他們基本上都是家庭裏的主要勞動力。嚴重殘疾後,除了大量的醫療負擔外,他們的家庭失去勞動力支柱後,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地方官員希望政府幫助

在中越邊境許多地區,邊民們似乎已經放棄對政府責任的追究,他們沒有去找政府提出更多的要求或者賠償。

按照文山州民政部門目前的規定,類似陶興澤這樣失去一條腿的人每月可以得到100元生活補助,相當於每年1200元(2002年以前每年僅爲300元);如果傷情或者殘疾較輕的每年僅爲600元、300元不等,甚至更少。

事實上這些錢很多時候僅夠他們購買每年種地所必需的化肥,這些需要依靠假肢才能行動的人們,生活水平都十分低下,很多人家所有財産還不值100元。

麻栗坡縣的一名官員說,「我們一直在努力請求中央、國務院,希望能將他們納入國家優撫物件,提高補助標準或實現定額補助。」

文山州有關官員指出,整個戰爭期間文山州僅直接經濟損失就達19.8億元,間接損失更無法計算。而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91年的42年間,國家在該州的固定資産投資僅爲8.4億元;1992年雲南省批准實施《文山戰區恢復建設方案》以來,中央和省的20億計劃投資,到2002年實際投入也僅爲8億 元。
當地官員說,我們很希望國家能夠對我們這些特殊地區有一些政策照顧,在扶貧、民政、教育,以及建設和發展方面起到更好的作用。

「沒有人願意自己生活在危機四伏的雷區。」麻栗坡縣的一名官員說,「我們希望地雷早日徹底清除,恢復家園往日的寧靜。」@(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世衛呼籲撲殺病禽以防禽流感成人體大流行病
港媒報導廣西數百鴨子死亡 病因未明
亞洲禽流感疫情日趨嚴重
中國走私鴨H5N1病毒 與越相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