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3日訊】6日晚的波城,一個酷寒濕冷的冬天﹐一波波離鄉背井出門在外的遊子們,懷著回家過年迫切的心情,把寒冷拋在門外,奔向蘇媽媽家,這裡就是他們自己的家,假日閒時在這裡唱歌聊天兒,享受一股溫馨自在,每到逢年過節,更是在那兒盡享蘇媽媽為大家準備的家鄉美食﹐春卷、魯肉飯、烤雞、鹹水鴨、肉粽、糯米包、魚卷、紅燒肉,各式各樣的甜點、水果應有盡有,大家來這裡飽嚐美食之外,與老友敘舊也認識新朋友,學生畢業離開了以後,還會廣為傳說,新留學生也會慕名而來,就這樣像滾雪球一樣,人數愈來愈多,每年新年、端午節,數百人把蘇媽媽的家裡擠得水洩不通,鞋子都排到街上的行人道上,雖然今年蘇媽媽提議要請大家到外面餐館,可是學生們還是喜歡她家裡熱鬧的氣氛,寧願擠也不願出去。
蘇媽媽被人尊稱為「留學生之母」﹐成為人人皆知的波士頓一「寶」。我與她相識多年,知道她不僅是照顧年輕人,同時對老人家更加愛護。我屢次邀請她為老人院表演舞蹈,她總是熱心的一口答應,有時候還不辭辛勞親自烹煮大小包的吃食來給老人加菜,我知道她也是在百忙中抽空而來,但她的心意誠懇,總不願讓人失望。她是家中九個子女中的第八個,自幼受到家中母親的啟發,一直對別人心存愛心,事事關懷,她娓娓敘述母親雖然育有九個孩子,家事操勞,田裡又有忙不完的農事,仍堅持每天清晨燒大壺水供山腳來往的路人取飲,多年從不間斷,母親擅長烹飪,經常在家中招待附近軍營內軍人,他們也把她母親當成親人,不但可以在她家打打牙祭解饞,也向她的母親傾訴懷鄉思親的心情。她的母親作了很多善事,直到96歲高齡才壽終正寢,可謂好人有好報。
因為自己的四個孩子是中途轉學來美國讀書﹐她陪伴他們一路走過來,又時常接觸到各地來的留學生,她非常瞭解他們出門在外的孤寂心情和課業壓力,也關心他們的交友和感情問題,她個性開朗又善解人意,與這些大孩子們沒有代溝,使他們樂意向她傾訴,她也儘量為之疏通開導,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有一次,一位很有音樂天賦的留學生忽然很久沒有到她家了,詢問之下原來他因為經濟困難,已經休學全職去打工,蘇媽媽請他來家中懇談,告訴他願意無條件的負擔他的學費,勸他不要浪費時間打工而延誤學業。這位留學生後來畢業回國找到很好的工作,他一直要還蘇媽媽付的學費,蘇媽媽都斷然拒絕了。她說﹕「我願意把錢用來作善事,培養一個人才,比用來買首飾或享受更有意義。」
子女個個有成,四個都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然後分別申請到芝加哥、哈佛大學、德州的醫科就讀,選擇了不同的專修,再加上自己的丈夫是小兒科,真可以說是醫生世家可以開家蘇氏診所了。對於兒子的教育,別的父母拼命逼孩子讀書放棄課外活動時﹐她的孩子卻參與許多運動、並且經常擔任義工服務社區。孩子個個長大成人,蘇媽媽就開始走入社區,她和孩子都參加劍橋合唱團,經常到老人院慰問。她先參加了采風舞蹈團,並請老師另外學習獨舞,自此後,她翩翩起舞的身影,就經常出現在社區,她說﹔能為老人帶來歡樂,就是她自己最大快樂。一語道盡為善最樂的道理。
夫婿蘇民久先生仍然在台灣執醫,是位認真、忙碌的醫生,但是只要來美國相聚就全力支持蘇媽媽的活動,不論是在家中忙裡忙外的招待,或是陪蘇媽媽在老人院演出,只見他總是提著大包小包,守護在旁默默的幫忙,他非常支持蘇媽媽為社會付出。蘇媽媽認為人要求心靈的滿足,就要把「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四個要件時時放在心裡。◇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