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0日訊】 (大紀元記者謝湘玟, 倪紫金綜合編譯報導) 据美聯社1月22日的報導,在中國官方電視台當天播出的新聞中,身著一件簡單黑風衣的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河北省的農村与村民們一起包著中國農歷大年三十除夕夜的餃子。這是一個栩栩如生的讓胡錦濤展示出自己新形象的畫面。
胡錦濤上台以來, 提倡艱苦奮斗和“貼近群眾”,走訪農村地頭、工厂車間、居民小區、海港碼頭、窮鄉僻壤和邊陲小鎮以體察民情, 向中國社會的弱勢群體靠攏。江澤民不去的地方他要去,江澤民愛去的沿海繁華地區他不去。他的這种親民政策和施政風格与江比确有不同。這一系列的活動顯示出親民政策至少仍將是至2008年下一輪胡溫體制的主導思想。
中國新年期間, 胡在河北的鄉村与村民們包餃子制造了新聞話題,溫家寶則在內地河南省對貧困的農民發表了激勵的演說。然而,在北京有越來越多的知識份子及自由派人士質疑,親民政策是否足以解決日益复雜的國家問題。
胡溫兩人在巡視山區村庄以及蕭條的采礦城鎮期間慰勉民眾并發配物資,而這些自由派人士則責難胡溫的這些帶有傳奇色彩的業績是貴族式的施恩舉動。舉例來說,去年秋天溫抱怨某省西部村庄里的一些學校的毀坏情況后,哪些建筑物立刻被翻新了。而都市居民遭貪婪都市開發者強制驅离家園的情況,也因為胡的個人干預而大為減少。
樂觀派媒體表示,即便如此,親民政策仍是封建專制似的制度氛闈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多數改革派學者和領導皆認同胡溫比他們的前輩更敏感於大眾的要求,他們認為親民政策時常替代著政治上的全面改革。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級文化部門官員說:“在這一瞬間,出現了一個極為圣洁的皇帝或廉洁的法官怜憫久處困境的人們,并彰顯其偉大之處。”
雖然中國在近期達到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000美元這樣一個令人刮目的成績,胡溫派人士也承認社會政治上的問題仍与往常一樣相當棘手。針對普遍存在的貪污腐敗和貧富差距的日益擴大,對于人權, 信仰, 自由等的鐵腕壓制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尖銳社會矛盾, 很難藉由親民策略的背后內涵–權宜措施或日行一善,而得到緩解。
評論家認為,親民政策能否成功,不在于言,而在于行;不在于姿態,而在于實效。胡錦濤要化解“民怨”,使社會弱勢群體受益,必須尊重憲法賦与的人民言論和信仰自由, 必須停止以言治罪; 必須嚴厲整治貪官污吏,從改革體制著手來切實根治貪贓枉法;必須推進經濟平衡發展。只有象這樣, 首先要做到能尊重人民, 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親民。
但這种親民最好的出發點, 真正意義上對人的尊重–民主, 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始終沒有得到很好回答的最基本問題。中國人從來沒有過從“子民”向“自由人”這樣來一個根本性的地位改變。与此相對照,西方政治歷史從分權、憲政到現代民主,上述改變都已很好地完成了。
總之, 正象有的分析家評論的那樣, 只有中國這樣的專制社會才會鼓吹這种“親民政策”和其想要達到的“形象工程”和政績的目的, 而不是依靠真正推動民主和健全其法制來達到社會的真正變革和改善。封建專制的文化歷史讓几千年來思想上一直被奴役的人民唯有期盼所謂的皇帝施恩似的“親民政策”, 而完全忘記了他們才是自己的主宰和社會真正的主人。(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