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9日訊】二OOO年至二OO二年,錦州交通銀行與錦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古塔區和凌河區人民法院聯手偽造《民事裁定書》將不具備核銷條件的企業貸款上報交通銀行總行,申請核銷。共編造假案號三百四十六個,涉及二百八十五戶企業,金額五點三三億元。其中,交總行已批准核銷不良貸款的企業一百七十五戶,金額一一點三億元。同時,法院從上述虛假訴訟中收取「訴訟費」,其中錦州中院和凌河區法院將收取的八十五點三萬元存入私設帳戶。目前,審計機關已將此案移交有關部門查處,有七人被審查,一人被逮捕。
弄虛作假核銷過二億元
錦州交行篡改信貸檔案,對訴訟時效喪失的貸款,撤出信貸檔案中有關訴訟時效喪失的調查報告;將有抵押、保證的貸款改為信用貸款;隱瞞正常經營或尚有資
產和抵押物企業的真相,並通過當地工商部門出其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的假證明等,採取種種手段製造企業不存在、無償貸能力的假象,騙取上級部門批准核銷。錦州交行上報的關於核銷企業呆壞帳貸款的請示寫道,所涉及企業「已停業多年,其營業執照均已在工商局吊銷,無任何資產,經依法訴訟,申請執行,法院均裁定終止執行」。然而,審計部門調查核實,在該行已批准核銷的一百七十五戶企業中,有五十三戶企業在二OO三年仍通過了工商年檢﹒,有十三戶在申報核銷時仍在工商局註冊登記,有的還被評為信譽A級;有六戶企業在經營,三十三戶企業有資產,五戶企業有抵貸物;有二戶企業屬於藉改制之機逃廢銀行債務。
既然企業有資產和抵貸物,銀行至少可以用來抵銷部分貸款,挽回一些損失。然而,錦州交行對發放出去的一些貸款缺乏監督,到期不轉貸、不追索,使相當一部分本可以償還的貸款變成「不良」貸款。審計認定,被核銷的一百七十五戶企業中,至少有四十六戶企業的貸款不符合呆帳核銷的有關規定,金額達一點四二億元,佔批准核銷金額的百分之六十五。調查還發現,在錦州交行已上報但尚未批核的一百五十三一戶企業中,通過二OO三年工商年檢的有四十六戶,貸款本息合計一點八八億元。
法院成幫兇
三家法院在二OOO年至二OO二年共接受錦州交行的訴訟案件三百多件,都沒有按正常的法律程序審理:
──沒有正式立案。案件裁定書上使用的是編造的假案號和盜用其他案件的案號。如在古塔區法院的一本立案登記簿上,記錄的四七五號案件是「古塔區政府
房產管理處和錦州市藥廠關於取暖費的糾紛」,而後這個「四七五號」被盜用,變成了「錦州茶山旅遊風景區與錦州交行貸款糾紛」;立案簿上明明寫著一千號以上的案號無效,錦州交行訴訟案件中卻有多件出現了一千號以上的案號。
──沒有通知被告。法院沒有發出傳票通知被告出庭,被告企業根本不知道與錦州交行的這場官司。
──沒有開庭與合議。既然被告不知情,開不開庭就無關緊要,合議更無從談起。──沒有宣判和執行。法院根本沒有對被告進行強制執行,就在裁定書上寫明被告已無資產可執行,終止執行,並只把裁定書送達原告錦州交行。
實際上,法院只履行了一道程序──裁定。也就是說,法院在不立案、不開庭、不合議、不執行、不宣判的情況下,直接按錦州交行的要求寫出裁定書,交送給該行。甚至有的法院直接提供批量假案號,由錦州交行自己起草法律文書並打印,然後到法院蓋章。
法律變成了「兒戲」,其後果是不言而喻的。審計查出,三家法院重複的盜用案號二百三十六個,編造假案號一百一十個。截至二OO三一年六月末,錦州交行已獲批覆的核銷貸款戶數為二百一十二戶,金額二點七億元,其中有一百七十五戶、金額二點三億元是依據虛假法律文書核批的。三家法院從上述虛假訴訟中收取「訴訟費」,其中錦州市中院和凌河區法院將收取的八十五點二一萬元存入私設帳戶。審計還發現,錦州交行藏有大量的蓋有法院印章的空,白法律文書。這些空白的法律文書是如何送到錦州交行的,目前有關部門正在作進一步調查。調查發現,一些被核銷貸款企業繼續歸還的貸款本金及抵押資產的變現收入,被錦州交行全部存入「小金庫」。如該行於二OO二年七月從已核銷企業裕華金店收回價值二十萬元的金銀珠寶,帳外存在建行保管箱內,收回的九千三百五十元現金進入了「小金庫」。審計查出,該行私設「小金庫」二百四十一萬元,分別保存在七張私人存折中。有五百四十五萬元核呆企業歸還的抵債物被隱匿跟外,一家企業的抵貸房產拍實後所得二十六萬元去向不明。
數據顯示,錦州交行從二OOO年至二OO二年這三年時間里,共上報申請核銷的「不良」貸款高達六點三一三一億元,佔二OO三年末信貸資產餘額的百分之三十三點三;涉及企業三一百二十八戶,佔貸款企業總戶數的百分之六十點六。這樣高的「呆壞帳」比率,上級主管部門居然從未提出過質疑,更沒有進行過核實。二OO三年八月,交行錦州分行的三名職員到上海交行總行舉報該案,但交行頭頭們不理不睬。總行一名主任說,假核銷算不了甚麼事,還威脅要處理舉報人鮑宇。三名舉報人只好到審計署駐潘陽特派辦舉報,才使案件真相大白。
主海分行伙同金新騙客戶八千萬
七月九日,是一年前金新信託銷售的「乳品信託計劃」的最後兌現期限,但直至七月十四日,持有該基金信託的上百位投資者別說得到百分之五點二的收益,就連本金都沒收回來,索賠無門。金新「乳品信託」是二OO三年六月推出的信託計劃,於二OO三年七月二日正式成立,實際到帳八千六百萬元,期限一年。信託資金用於收購天山畜牧所持有的三家乳品公司股權,包括收購北京三元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百分之十五股權、新疆兵地天元乳業有限公司百分之五十股權和德隆畜牧瑪納斯乳製品有限公司百分之三十五股權。計劃期滿後,德隆國際將按金新信託(德隆擁有其百分之三十七股權)當期收購價的百分之一百零六點五的價格回購金新信託持有的上述三家公司股權。令人吃驚的是,當時代理發行金新信託「乳晶信託」的並非新疆本地銀行,而是身處上海的交通銀行上海分行。據了解,購買該信託計劃的幾乎全部是交行上海分行的貴賓客戶。按合同約定以及承諾,到期後,該信託的投資者不僅能收回一年前投入的本金,另外還能獲得百分之五點二的到期收益率。原本以為找到了一條快速生財之道,結果血本無歸。二OO四年三月開始,就斷斷續續地傳出了德隆資金鏈繃緊的消息。四月份,隨著德隆老三股的跳水,德隆資金鏈斷裂的問題首次擺上了抬面。而隨著德隆爆發的危機,其旗下的金新信託也牽連其中,由此也爆發了金新信託的支付危機。金新信託有沒有將信託資金挪作他用以及信託計劃是否已成功完成三家公司股權的收購,目前還有待考證。眼下,所有購買該信託計劃的投資者都把焦點集中到了交通銀行的身上。理由是,當初交行在「金新乳品信託項目」的推介中,只強調收益率如何高,而沒有把相應的風險一並告知。不僅如此,交行也沒有就金新信託公司和項目的回購方──德隆的關聯公司的關係作特別說明。交通銀行上海分行以「只履行代理信託計劃資金收付的義務」為自己辯護。但誰相信這種鬼話?交通銀行上海分行難道只要有人有信託計劃就會替人進行資金收付?那好吧!請交通銀行上海分行也替筆者進行一億元人民幣的信託資金收付,筆者起碼付五干萬個金給交通銀行上海分行!交行上海分行逃脫不了伙同金新信託詐騙客戶錢的嫌疑。一名客戶說,如果不是由交通銀行收付資金,他根本連理都不理甚麼金新信託。
交通銀行客戶示
威七月十二日,一百名金新信託的客戶到交通銀行上海分行門前示威,要求交通銀行歸還他們的血汗錢。八月六日,香港匯豐銀行投資逾一百四十四億人民幣購買交通銀行的百分之十九點九的股權,成為交通銀行的第二大股東。以後交通銀行再有醜聞,就要連累匯豐銀行也揹上黑鍋了。
轉自「前哨」雜誌12號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