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與水牛牽線 科博館台博館首次合作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2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台灣兩家以自然史為主的博物館,首度在研究推廣工作上邁出合作第一步!台灣博物館與自然科學博物館達成協議,將進行標本複製品的製作與交換,內容包括台博館於台南左鎮菜寮地區挖掘的「早中國犀」,及科博館自澎湖海溝所撈獲的「德氏水牛」。

台博館表示,「早中國犀」及「德氏水牛」均是台灣古生物學研究的代表性脊椎動物化石,近年來,台博館與科博館都曾為了研究、比對和展示教育等用途,與北京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學研究所進行合作,依據所挖掘到的化石,經由參酌相關文獻,透過化石篩選、修理、復原、補配等準備工作製成模具,再以此模具進行複製品翻製與標本全身骨骼的裝架。

複製的標本採用玻璃纖維樹脂為材料,為減輕重量以灌製空心模型製成粗胚,完成細部打磨修飾並比對原有化石的顏色完成著色後,再組合成立姿動態的標本。

相關新聞
圖片新聞﹕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內的雕塑
以色列博物館須知
以色列博物館 陶甕裡的羊皮卷
以色列博物館之死海古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