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馮靜編譯) 美聯社華盛頓12月16日報導,一對轉輪機器人(wheeled robots)發現火星上曾經有浩大的水泊支持可能存在的生命,這一發現被《科學》期刊(Science)評選為2004年最重大的科學成就。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火星漫遊車,名為機會號(Opportunity)和精神號(Spirit),自今年初在火星登陸以來,已經清楚的找到了確鑿的證據,證實火星曾經在歷史上存在過大水泊。
機會號和精神號發現火星水的確鑿證據是:火星上淺海的底部存在著波紋沉澱物(rippled sediments),,以及岩石曾被水浸泡而腐蝕。
《科學》期刊認為,這一發現象徵著人類尋找地球以外生命的重大里程碑,40年來的人類火星之旅第一次獲得成功。
《科學》期刊被同行視為專業權威的科學刊物,鑒定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成就為「本年度科學突破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的冠軍。
《科學》期刊總編輯肯尼迪(Donald Kennedy)說: 「今年的優勝者是當之無愧的。」肯尼迪說﹕「採用機器人技術將使人類探險完成目前以及未來10 年想做而不能進行的計劃。」
本年度科學突破的亞軍是澳洲科學家在印度尼西亞Flores海島發現矮小人種的化石。這些原始小人生活在大約18,000 年前,3 英尺高,大腦小於現代人的三分之一。 這顯示了「哈比人」(Homo floresiensis) 與現代人(Homo sapiens)共生存在地球上。《科學》期刊認為以上研究成果為「半個世紀以來人類學研究的最大發現。」
列於《科學》期刊2004 年第三大科學突破的是由南韓科學家黃武山(Woo San Hwang 音譯)和他的同事們研究的人類胚胎的複製(克隆)。研究人員們聲稱,這個工作不打算複製人,而是期望複製人類胚胎幹細胞。 雖然許多其它的哺乳動物被複製,但這個工作第一次證明克隆技術能夠應用於人類細胞。
以下是《科學》期刊評選的2004年度科學突破的其它項目。
第四名是美國和奧地利的科學家們研製了冷凝物(condensate)的新形態,即超冷氣体(ultracold gas)進入量子狀態。其中一組原子像單獨的超原子(superatom)。顯著的成就在於使用了費米子(fermions),這一含有核能結構的原子組使得物質難以形成凝結,稱之為費米子凝聚態。
第五名則是科學家們發現「垃圾DNA」(junk DNA),在人類遺傳結構中的已知基因之間起著重要作用。幾組研究人員發現在基因之間的「垃圾DNA」,幫助測定基因的活力,控制基因的激活和形成蛋白質生成編碼,而以往人類有98%的DNA被認為是「垃圾DNA」的非蛋白質編碼區。
第六名是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對相互牽引、放射輻射射線的中子星。這兩者都是脈衝星(pulsars),帶有脈衝能量迅速地、斷斷續續地閃爍著。其中之一搏動率每秒鐘達44 次。 通過測試它們放射出的輻射,天文學家期望首先得知在中子星內的物質密度。
自然學家報告了一壞消息被列為第七名,通過追蹤世界上野生物種的命運,發現在5,700 種已知的兩棲類動物中,大約30% 面臨絕種。在英國的一次調查發現蝴蝶、,鳴鳥(songbirds)和當地植物種類正在失去生存環境,為存活而艱難生存著。
第八名則是,水是最為人們熟知的物質之一,但科學家們仍在進一步探討水的性質。幾組研究人員發現有關水分子結合、電子和質子在水中溶解的新現象。其中某些研究成果被質疑。《科學》期刊注釋為,水仍然讓科學家們研究不透。
第九名,《科學》期刊認為,全球公共和私有衛生組織的合作正在改變藥物的發展、檢驗和援助窮國的方式。這個新方式正在產生「一次公共健康的革命」(a revolution in public health)。研究員們確定全球至少92 個公私衛生機構攜手合作防治疾病, 如瘧疾、 結核病和愛滋病。
第十名,科學家們採用識別海洋水中的基因或從地下深層恢復標本的技術,發現了數以萬計的新基因。通過排序這些基因,研究人員期望辨認新物種,或許能夠得知生物体是如何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