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17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楊家岱採訪報導) 最近一期《亞洲週刊》的一篇專題文章說,中共中央宣傳部門最近加強了對知識界和新聞輿論的控制。
《亞洲週刊》這篇專題文章的題目是:「中國知識界又面對寒冷的冬天」。文章中所提到的一些主要事態發展包括:中宣部下發要求對新聞宣傳 “把好關” 的29號文件,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強調媒體是黨的喉舌的講話、《解放日報》批判“公共知識份子”的文章,所有這些事件都是今年11月以來發生的。《亞洲週刊》的文章說,“儘管今年中國大陸正值暖冬,但知識界及媒體輿論卻面對一場意外寒冷的冬天”。
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者王軍濤說,人們對現在中國最高領導人胡錦濤的期許,與《亞洲週刊》所說發生在中國的這些事情很不合拍:但是轉而一想,這些事情的發生也沒有什麼不合邏輯的。
王軍濤:大家很自然的會寄予希望,想說都已經換屆了。換屆之後,希望新的領導有新的想法、新的方式來看待問題,能夠有新的方式來處理問題,使得黨和領導有新的改革的道路,這是大家的一些期望。而且胡錦濤上台之後確確實實有他的特點,但是他近期的表現,我倒覺得蠻符合政治制度的邏輯。中國現在的政治制度實際上是一個非民主的體制,它如果想要維持的話,是要靠著對思想和訊息的箝制。一旦人民能夠自由的思考,不再害怕問題的時候,那麼我覺得他就面臨統治上的危機,好多事情都做不了,所以他必須要控制。
作家王力雄用 “胡溫新政” 一詞來概括人們一度對胡錦濤、溫家寶的厚望。但是他說,新的領導層一邊走親民路線,一邊也在實行對持不同政見者的鎮壓。
中宣部11月下旬的文件,批評新聞出版工作“做了西方新聞媒體,在政治上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包括鼓吹西方司法制度,鼓吹民間維權。人們會問,中國官員不是常說要推進司法改革嗎?中國憲法不是也說要保護人權嗎?王力雄說,這也是兩手策略。
王力雄:他這種矛盾也是這麼多年來都始終是存在的,這個完全是唯我所用的。他想在哪方面做改革,他就提出來改革,他想在哪方面保持自己的權力?在這方面他沒有一個很一致的、很清晰的一種理論。實際上,你要看他最根本的脈絡是如何保障權力,只要是任何東西對權力做出挑戰和威脅的話,就是不行的。
許多人都讀過毛澤東的“反對自由主義”,領教過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如今,中共中央又提出反對“新自由主義”;在社科院一些人看來,所謂新自由主義,是壟斷資產階級全球化意識形態的體現,而反對新自由主義,就是拿民族主義來對付全球化。王軍濤說–
王軍濤:你比如說像社科院的副所長房寧,他們是反對全球化,他們還出一本書叫「全球化陰影下的中國之路」,就標榜他們自己是民主主義,他們覺得如果採取西方模式的話,就是表示中國在思想和文化、精神理論上已經做了西方的致命力。
記者:很多人對國內政治上的改革民主化,不抱有太大的希望,那麼如果意識形態方面也縮緊的話,會不會使中國的經濟改革也倒退?
王軍濤:我覺得經濟改革倒退現在已經是不可能了,他們最好的倒退機會是在89年,那時候做不到,現在是不太可能了。
王軍濤還說,中國官方意識形態上收緊也與近來弱勢群體頻頻發起抗議有關。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