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11日訊】在貧富分化日益嚴重的大陸,社會保障制度無公正可言。如果中國能以爭奧運的資源及精神,來努力建設社會保障機制,至少會接近一點“社會主義”。
2004年9月7日中國國務院發表了《中國的勞動和社會保障白皮書》,內容涉及養老、失業、醫療、社會福利、住房保障等10個方面的社會保障現況。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北京政府以”社會主義”和”人民民主”的名義執政了55年之後,發表的第一部社會保障白皮書。
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實施的經濟改革,取消了計劃經濟時代的國家保障,從1993年開始,每個工人都需要繳付個人社會保障金,中國政府每年撥款 500億元人民幣(60億美元)給與社會保障,佔社會保障總額的16%。但其中相當一部分資金被用來做退休金,眼下已達到了三個在職人養一個退休人的比例,預計到本世紀二十年代末期,老齡化會進入到高峰期,那時候將要達到十個在職的人要養活四個或者更多的退休人的比例。
儘管白皮書羅列了中國政府在社會保障政策方面的一系列成就:目前政府已經統一了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失業、工商、生育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2200多萬城市貧困人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2800多萬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得到救濟,3600多萬離退休人員足額領到養老金,在各項社會保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截至2003年底,中國全國參加失業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人數都達到一億多人,醫療保險已經覆蓋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另外參加工商保險的職工人數將近5000萬人,參加生育保險的職工有3600 多萬人,並在農村積極推動農村養老保險和醫療、救助等制度。
但是,這些成就無法掩蓋無比殘酷的社會現實:現有的社會保障機制所服務的對象,首先就不包括在中國佔絕大多數的10億農民,中國恰恰是一個以農民為主體的國家,又是一個號稱保障多數人利益的社會主義國家,任何將農民排除在外的社會保障註定是欺世盜名之作;其次就是他宣稱的城市和企業的服務對象,實際上也是缺少真正的有效保障:不要說當局所承諾的他們的醫藥費用經常無法報銷,就是他們的工資也常被打白條,大批年富力強的勞動力被強行買斷工齡提前退休…。要求工資福利住房等合法權益的民眾、下崗工人、甚至離退休幹部,成為各級政府門口抗議示威的常客。
這是一個十分殘酷的事實,在貧富分化日益嚴重的中國大陸,現有的社會保障制度毫無社會公正可言,其實僅僅只是保障極少數既得利益的特權階層。以至於到國外訪問的人(包括中國政府高級官員),在了解了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福利保障制度以後,最大的一個感嘆就是:人家這才叫”社會主義”!
中國如今是經濟已經”崛起”的強國了,在剛剛結束的雅典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獲得了32塊金牌,有人統計了每塊金牌政府的投入近7億,這說明中國並不是沒有錢,也不是捨不得花錢,而是拿錢花錯了地方。
不妨設想一下,如果中國能以爭取奧運金牌的投入資源及精神,來努力建設中國真正的社會保障機制,其情形或許會很不一樣,至少還接近一點“社會主義”了。旨在體現社會公正的社會保障機制在中國建立之前,中國其實是沒有資格稱自己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當然就更不配叫”人民民主”了。在中國的人大會議上,不知會不會有代表就此問題提一個提案。2008年的奧運會,中國的作為似乎是能夠預期的,然而到能個時候“中國的勞動和社會保障”卻還無法預期,至少應該努力將這兩件事情挂起鉤來。
中國對人權的需要遠勝於對武器的需要
法國總統希拉克在訪問中國的時候,為了其商業利益說了一些為中南海專制政權開拓的話,並呼籲歐盟解除十五年前六四事件開始的對中國武器禁運。此舉遭到了不少的批評,其中天安門母親的代表丁子霖就發表了一份給希拉克總統的公開信,強調六四後北京政權並沒有改變,當年歐盟實施武器禁運的那些前提條件依然存在,中國對人權的需要勝於對武器的需要!
人類最初發明武器,完全是為了自衛,是為了抵抗異類的侵犯、維護自己的家園和最起碼的人生安全工具,故也可以說,人類發明武器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基本生存權利,武器這種東西的本意就是服務、保衛人權的工具。隨著人類社會的演變,尤其是科技生產力的發展,武器的種類和功能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它似乎越來越多的用於不同族群和國家、不同政治集團或利益集團之間的鬥爭,戰爭成為了最高級別的政治形式,為了土地、資源和各種利益或意識形態,各種戰爭此起彼伏,武器作為戰爭的主要工具,成為傷害和剝奪人的生命的工具,漸漸的它開始了一個從服務於人,轉變為奴役人的異化過程。
在異化了武器觀念的支配下,有些人以為只要掌握了最先進的武器,就可以為所欲為,實現普通政治手段無法達成的目標,甚至可以主宰整個世界。恐怖主義者藉此千方百計地竊取或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北韓就是餓著肚子也要發展核子武器…。反恐戰爭一方則針鋒相對的要嚴格查禁這類武器交易和武器發展。到底是保衛人權還是侵犯人權,端視武器掌握在誰的手裡。
中國是一黨專政的國家,長期以來實行的是一種國家恐怖主義,半個多世紀的統治非正常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總合,其中以“六四”事件中用機槍、坦克等現代武器屠殺學生平民為最典型。包括美國、歐盟在內的西方文明國家,當時據此對中國採取了武器禁運,這本身就是一種反恐和捍衛人權原則的體現,這其中包含了人類文明的一條地線:武器是用以保衛人權而絕非侵犯人權。
過去15年來,導致“六四”事件的中國政府雖然更換了領導人,但是其侵犯人權的國家恐怖主義本質並沒有改變,它非但不為“六四”事件道歉認錯,反而繼續恐怖暴政,殘酷鎮壓法輪功、地下教會和異議人士。與此同時,它自恃經濟發展的“實力”,在外交上反守為攻,威逼利誘法國總統希拉克那樣短視的國際政客。胡錦濤因為剛剛接掌軍權,為了其內部的政治需要,以及繼續保持並增加對台灣的武力恐嚇,北京確實有大肆採購先進武器的衝動,然而在一個口口聲聲標榜要 “和平崛起”的政府,這種行為給國際社會帶來了極大的疑慮,這與北京期盼獲得世界主要大國的國際影響力的目標是相衝突的。
也可以這麼說,在當今世界,中國作為一個巨大的政治軍事實體,並不存在著需要先進軍事裝備保衛的外部威脅,在此背景下,中國一味追求尖端軍事裝備就不是用“防衛需要”所能搪塞的,這種尖端武器用於進攻的特性本身只能暴露中共的擴張、及其最終與世界超強爭霸的稱雄野心。你就是說一千遍“不稱霸”,也抵不過一個採購軍備的行為,更能展現這個政府的本質。事實上,國際政壇不乏清醒的有識之士,他們完全明白:如果解除對導致“六四”的中共政權的武器禁運,不締於向本拉登的基地組織發放通行證。
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標榜務實理性的中南海不把投在希拉克之類政客身上的精力,轉用到政治改革上來,從根本上杜絕六四事件的再次發生;把投在軍購上的資源,用在改善人權方面。當中國政府成為一個真正尊重人權政府的時候,國際社會的任何武器禁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或許中國在嘗到了改善人權的甜頭之後,也可能對採購尖端軍備失去了興趣…。
2004-12-01
--轉自《人與人權》2004年12月28期(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