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晨:當代恩仇──聖女林昭冥誕72年隨想

牧晨

標籤:

【大紀元11月28日訊】今天是感恩節,到處都放假,冷冷清清。維中國城家家開門營業,戶戶生意爆紅。相比之下,似乎反是華人更像在過節。

但要問感恩節的來歷,多數華人不甚了了。對中國人來說,任何節日都僅僅是大吃一頓的藉口而已。當然,“外國人”也習慣在節日享用豐富的飲食,但的確不能與華人相比。單說感恩節的火雞,多數講究味道的華人是不屑一顧的。在華夏幾千年積累的飲食文化面前,他國的美餐不過是單調的兒童食物罷了。更何況如今大陸各地已把飲食文化發展到了超現代化的境界,什麼“黃金宴”、“女體宴”、“十萬套餐”、“百萬月餅”,豈止老外無法理解,就是一般的中國人也越來越看不懂了。不過,也有不少正宗的華人依然故我地成年只用簡單廉價的食物,其中包括貧困者、獄中囚;也包括古風猶存的賢良之人、克己濟世的仁義之士。例如孫大午、李國濤那樣的好人,其實還不少。

當然,美食人皆愛,但並非都能得到,而且理解也不同。有一首歌唱得真切:“敬天敬地敬爹娘,敬的是一粥一飯一件衣裳“。這“敬”,即孝,即感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叫“衣食父母”。記得從小所受的家教就包括:不許剩飯撒飯,否則要遭雷打;還要背頌“粒粒皆辛苦”等古今賢文。所以,中國傳統文明的“食為天“,是與“老百姓是衣食父母”和勤儉節約等概念連在一起的。感恩節大餐的重點也就是“回饋社會“,讓所有的人都能得到溫飽,以維持平等互助的傳統社會美德。

可是專制統治者也有一套傳統說法:是當官的養活了老百姓,所以叫“父母官”。這套理論在共產黨手中更發展到了極點,什麼“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什麼“黨和政府養活了十幾億人”,什麼“共產黨把人民救出火坑“,“共產黨來了苦變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從50多年前的“解放軍的恩情說不完”一直說到現今的“三講”、“三代表”、“三為民”,全都是為了顛倒“啥人養活了啥人”的事實,愚弄人民、奴化人民,從而可以任意剝奪人民,維持他們“人上人”的奴隸主集團等級特權。一旦人民有所反抗,立即加以迫害鎮壓。半個世紀之內,中國民眾所遭受的困苦屈辱和生命財產的損失,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獨佔鰲頭!

對信仰強權政治的中共黨國統治者來說,根本不存在什麼向人民“感恩”的問題。中共6千萬黨員,有多少人認識到自己是負債人和罪人?中共為什麼壓制民間對日索賠?因為他本能地意識到中共所欠的罪債遠超過日本鬼子的孽債!如果中國人都有“基督山伯爵“百分之一的報恩報仇的決心,中共黨員還有幾個人敢承認自己的政治身分?中共以謊言與威脅逼迫人民向它感恩,但它的所作所為已種下了血海深仇的憎恨。

作為強權政治的附庸,現如今,一種認可現狀,不談是非,縱容低級慾望,漠視道德公理的犬儒精神頗為流行。犬的奴從是有其合理性的,因為是主人給它食物。儒的奴從就不如狗了,因為它的食物其實來自老百姓。儒應感恩的對象只能是人民,而不是啃光了肉把骨頭扔□它的中共寡頭。人不如狗的當代御用儒士們還在為萬惡的中共黨國政權塗脂抹粉,實為自納粹和克格伯之後人類社會最醜惡的記錄!

“現代化”的中國犬儒不叫“士”了,改叫“知識分子”和“精英”!但其犬性犬態更為□心!所謂“物以類聚”,像江澤民、李肇星之類的醜八怪也自詡“知識分子“,可見這個群體都是些什麼玩藝!

真正的“知識分子”只能是堅持真理的志士仁人。在中共暴政之下,凡堅持真理者只能是專制統治者的敵人!如果說中國還真有優秀的知識分子,那麼只有象林昭那樣的英烈才當之無愧!如果自知與林昭不是一個類型,那他就不該自稱“知識分子“,而應叫做“勢利小人”,“奴才“,或“犬儒”!當然也可以沿用“馴服工具“,“鏍絲釘”之類的稱呼。

林昭之死,不但是堅持真理者與邪惡政權對抗的必然結局,也是植根於民族及全人類的傳統文明與野蠻醜惡的匪徒文化不可相容的必然結局。林昭所愛的是普通老百姓之所愛,是想念父母親的天倫之樂,是“一粥一飯一衣裳“的儉樸生活,是一小包糖果點心帶來的天真的喜悅。而中共黨國的官僚特權階級所追求的則是欲壑難填的窮奢極欲耀武揚威。人類社會如果符合林昭的理念,就會成為幸福的樂園;如果符合中共的意志,就會變成罪惡橫行的地獄,──即50年來的大陸中國!

我是“中共黨國”的同齡人,過來人。細檢平生,凡有價值的生涯,無不與中共專制文化背道而馳。凡與中共“合拍“的經歷,皆成為終生難以排解的傷痛。──該報之恩已難報,該報之仇尚未報,而人生已近黃昏!與林昭相比,她已無愧於天地,而我卻難免不成功亦不成仁,遺憾終身!唯一聊以自慰的,是20餘年來堅持反對專制的立場有所作為,自信還能前往靈岩面對母親的墓地和鄰近的林昭墓碑無愧於心。

誠願華夏正氣不衰,新進輩出,繼林昭之後,群英蜂起,民主潮湧,埋葬專制,迎來自由中華!

(2004.11.25)

林昭簡介

林昭,蘇州人。其父彭國彥,曾經留英,30年代任吳縣縣長。耿直孤高,廉潔奉公。其母許憲民,為時代新女性,抗戰名人,社會名媛。
林昭於1949年考入“蘇南新專”,參加過土改,充滿了革命的激情。
1954年,以江蘇最高分考入北大新聞系。後參與了北大《紅樓》詩刊編委,充分展現了她的才華,是公認的才女。林昭在北大期間逐漸開始反思,開始覺醒。
57年被打成右派,但是拒不認罪,繼續獨立思考,並且批判共產風,為彭德懷鳴冤,寫信建議學習南斯拉夫經驗。
1960年以陰謀推翻人民民主專政罪被捕。
1962年保外就醫,同年再次以擴充反革命罪收監,判刑20年。其父於林昭第2次被捕後1月仰藥自盡。
林昭在1968年4月29日,以“現行反革命“罪被殺。5月1日,公安人員到林昭家收取了5分錢的子彈費。之後其母精神崩潰,幾年後也自殺,後來她也被平反(?)了,在北大的追悼會上,有一副挽聯:上聯是“?”,下聯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林昭墓葬所在地點就在她家鄉蘇州城外靈岩山麓的“安息公墓”,是她當年的一些新聞系老同學集資修建的,說是墓,卻無屍無骨,僅安放了死者的一縷頭髮和一些遺物而已。在一叢翠柏樹蔭下,一塊不大的墓碑上寫著“林昭之墓”4字。生卒年月:1932.12.16至1968.4.29(被槍殺)。享年36歲,終身未婚。墓碑的背面鐫刻著林昭的一首遺詩:

“青磷光不滅,夜夜照靈台,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他日紅花發,認取血痕斑。媲學嫣紅花,從知渲染難。”

--轉載自《新世紀》網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千禧一代」CEO:中共利用美媒攻擊神韻
肯尼迪中心炸彈威脅與神韻起訴案的關鍵
人權律師:對批評法輪功者的回應
【特稿】前學生起訴神韻和飛天的幕後真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