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十5日專電)白宮發言人麥克雷蘭今天駁斥所謂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決定辭職,是副總統切尼和國防部長倫斯裴等作風強硬的鷹派,戰勝鮑威爾等務實的鴿派的說法。
麥克雷蘭說:「這是華府典型的誇張臆測遊戲,不管怎麼離譜,他們總是樂此不疲。」
麥克雷蘭在白宮例行記者會上回答記者問題時強調,鮑威爾不留任一事,已與總統布什談了幾個月,鮑威爾是基於自己的理由所作的決定,並非臨時起意。
麥克雷蘭並細數鮑威爾任內卓越的政績,包括:為打贏反恐戰爭與盟邦外交的折衝;解決印度、巴基斯坦、賴比瑞亞、海地等區域的衝突。
他說,鮑威爾「使世界更堅定、更安全,大家都感謝他的貢獻。」
被問到布什總統第二任期內應積極尋求和平,尤其中東和平亟待重新展開,為何留下主戰的倫斯裴,而叫主張以外交折衝的鮑威爾走路?麥雷蘭重申,鮑威爾辭職是基於自己的理由所作的決定。
另外,在被問到布什是否曾慰留鮑威爾時,麥克雷蘭表示,他不願意觸及總統與閣員間的「私人談話」,因為那是「不禮貌的」。記者如果想知道,可以自行向當事者的閣員詢問。
對於傳聞鮑威爾曾向布什要求留任一陣子,但未被接受,麥克雷蘭請記者仔細看看鮑威爾的辭職函,函中明白表示,他如何經過幾個月的考慮後,作出最後的決定。
被問到十五個部長中已換了六個,會不會影響到布什政府的延續性?麥克雷蘭說,各部會的移交都有它的程序,離任閣員並非遞出辭呈後立即走人,他們都會做到新人的任命案通過。
對於總統於新任期換新部長,麥克雷蘭表示,歷任政府都採行類似的模式,不足為奇。
內閣變動是否就到此為止?麥克雷蘭說:「還在繼續進行中」。
到底這些異動的閣員是自動請辭?或是被迫遞出辭呈?麥克雷蘭的標準答案仍是:閣員們是基於各自的理由,作出辭職的決定。